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南屏瑶族乡,距县城52公里,是一个瑶族聚居的贫困乡,全乡1万多人,其中瑶族人占了46%。这里有茂密的森林、飞泻的瀑布和淳朴的民俗,但因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群众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
“村民来回一趟县城至少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加上赶路和等车时间,就耗去了大半天,办件事出去一趟真是难。”一次下乡走访时,南屏乡政府干部罗景业的一番话,让上思县人民法院法官叶小鹏深受触动。
叶小鹏还了解到,由于离县城远,很多村民发生纠纷都选择自行消化,长期下来,矛盾越积越深,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究竟采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及时化解当地群众的纠纷呢?经上思县人民法院党组会议讨论,院领导决定把服务端口前移,将法庭搬到村民家门口。2015年12月30日,上思县人民法院瑶乡巡回法庭在南屏乡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瑶乡法庭派驻一名法庭负责人(即法官)和一名书记员长期驻点,负责走访排查、调解纠纷、宣传法律知识、上门回访等工作。叶小鹏担任了瑶乡法庭的首任驻点法官。
今年2月18日一大早,叶小鹏刚打开瑶乡法庭的门,一个村民就急冲冲地跑来说:“法官,快!渠坤村洗马屯有两家人又吵上了,你快过去看看。”
简单了解情况后,叶小鹏主动联系了双方当事人,当事人黄某在电话中表示他们自己谈不拢,希望法官赶紧来帮忙。叶小鹏和人民陪审员蒋伟标立刻步行赶往事发地。
3天前,与黄某一墙之隔的黄某某家庭院内的鸡窝起火,蔓延至黄某家屋顶的房梁及屋内,造成黄某家房梁及屋内衣物、床上用品等财产损毁。
火灾发生后,双方曾打算私下协调解决,但因为起火原因不明、赔偿金额未达一致等原因,导致纠纷一直没得到解决。
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仔细查看火灾现场,并向双方当事人及目击者了解详细情况,调查起火原因。
经过详谈,法官了解到黄某家和黄某某家作为邻居,平时关系融洽,碰到困难时两家还经常互相帮忙,但是这次的意外火灾让双方争吵不断,如果得不到解决,恐怕会影响邻里之间的融洽关系。
在随后的面对面调解中,法官和人民陪审员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从各自家庭状况入手,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制定调解方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黄某某赔偿黄某经济损失2500元,并当场兑现了赔偿金。
“瑶乡法庭化解的大多为相邻纠纷、山林纠纷和土地纠纷,很多村民间的矛盾并不大,外人可能会觉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如果把这些小事当成自家的事就会觉得是大事了。”叶小鹏说。
法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当地村干部或村民比较信赖的人介入调解会更加容易化解纠纷。上思县人民法院结合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县选了124名人民陪审员,并安排6名会讲瑶族语言、了解瑶族文化的人民陪审员到瑶乡巡回法庭工作。除法官和书记员长期驻点,各人民陪审员分别挂钩全乡各村,并轮流值班,随法官上门办案。
“叶法官,你快过来看看,帮我说说理。”今年3月16日早上,南屏乡渠坤村村民刘某来到瑶乡法庭,一个劲地跟法官诉苦。
原来,她家因为新建房子,三层的雨棚影响了邻居常某家的采光,常家要求刘家拆除雨棚,刘家不同意,常家便把双方房子间的水沟用泥土填上了,两家人因此争吵不休。
法官了解到双方矛盾并不大,考虑到双方都是瑶族群众,法官便叫上瑶族人民陪审员张宝新一同前去现场调解。
张宝新是一名村干部,具有多年的调解经验。当天,她穿着一身绚丽的红色瑶族绣花衣,用瑶族语言为双方当事人明辨是非,从邻里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和体谅说起,希望邻居以和为贵,和睦相处,促使双方逐渐消除怨气。
法官叶小鹏进而劝说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双方共同修理排水沟,刘家把30厘米雨棚减回去15厘米。
“法官来到我们屯里帮了我们,有什么纠纷不用再跑到县城里去了。”签完调解协议书后,刘某感激地说。
像这样的纠纷,瑶乡巡回法庭化解了不少。成立4个多月以来,已经成功调解了21起涉及瑶乡群众的纠纷,其中,人民陪审员参与成功化解的有16起。
“法庭设在我们乡后,法官给我们带来了法律知识和司法服务,群众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我们村也形成了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汪乐村的一名村干部说。
“瑶乡法庭开辟出了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在群众家门口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建设和谐新瑶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上思县委政法委书记邓玄文说。
吴凰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