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5月15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改变生活从“可以喝的书”开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15日   03 版)

    特蕾莎和她的发明“可以喝的书”。

    王恺昊/摄

    80后美国姑娘特蕾莎·丹克维奇(Theresa Dankovich),带着一本只有26页厚的书,上个周末来到中国杭州,胜过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件设计师作品,拿走了奖金高达100万元的首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这年头大概流行跨界。特蕾莎不是作家——尽管获奖作品是一本“可以喝的书”,不是设计师——尽管赢了600多个专业设计师,她的专业是化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公民与环境工程专业博士。这本薄薄的书的每一页纸都可以撕下来当滤纸,为全球6.63亿喝不到洁净水的人带来生命的希望。

    一本书能满足一个人4年的饮水需求

    特蕾莎为记者展示了手中这本“可以喝的书”:从外观上看,它和普通书本并没有什么不同;打开后,黄色的纸张被设计成易撕型;水通过滤纸,99%的细菌会被滤纸上嵌着的纳米银离子或铜离子杀死,得到比美国水龙头里流出来的直饮水还干净的饮用水。而这本神奇的书并不贵,一张纸只要10美分,可以过滤约100升水。这意味着260美分,约合人民币17元,就能满足一个人4年的基本饮水需求。

    和特蕾莎一起进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决赛的作品,有不少是“光萤概念车”“个性化西服定制移动平台”“汽车后市场服务机器人”这样为城市生活服务的设计,而她的目光投向了几乎不能带来金钱回报的社群——农村——贫困的农村。

    “很多设计师没有把贫困人口作为终端用户,作为一个科学家,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特蕾莎说,“我没有去过任何设计学校,没有听过任何工程设计课程,我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我有责任用我的专业知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上大学时,特蕾莎有过一次非洲之旅。看到壮美风光的同时,她也看到在烈日下,很多人连干净的水都喝不到。在加纳有压井装置,特蕾莎跟着当地人一起压过水,可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水都是泥水。

    回到美国的实验室后,特蕾莎决定利用纳米材料创造一种抗菌纸张,用于廉价的水过滤系统。8年后,她做到了。她立刻带着滤纸跑到南非、肯尼亚、印度等国家,测试了25种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源,试验成功。

    目前,这本“可以喝的书”已在孟加拉国、加纳、海地、洪都拉斯、肯尼亚、南非等地使用。特蕾莎透露,“可以喝的书”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销售,卖给NGO组织,或者进入当地市场,“已经有多个慈善机构和我们合作,把书提供给贫困地区的农民,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特蕾莎说:“现在这本书针对的仅仅是金字塔最底部的部分,大约40亿人口;但有时候一些地区的自来水也是不干净的,所以实际人口数要更多。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这本书送给所有需要洁净水的人。这是一个梦想。”

    知识的传播比这张纸重要

    当特蕾莎带着“可以喝的书”满世界跑,欣喜于滤纸强大有效的功能之余,她也有了新的忧虑:在这些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往往也缺乏教育,“你告诉他们喝不干净的水会影响健康,他们也不理解”。于是,特蕾莎决定把滤纸做成一本真正的书——用来传播知识的书,“用书本教育人们,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她在“可以喝的书”的每一页纸上,都用食品级墨水印上温馨提示:“你所在村庄的水源,可能含有致命的病菌,但是这本书里的每张纸都是滤水器,可以确保你的饮水安全。”“如果你喝了不洁净的水而身体不适,记得一定要去医生那里。”为了让知识传播更加有效,特蕾莎还计划在书上印卡通内容。

    让特蕾莎看到希望的是,她在推广书的过程中,到了孟加拉国的一个小村庄,一个家庭主妇告诉她:“要是我丈夫不给我买这本书,我就去写诗,然后卖诗赚钱去买它。这样我的家人就会一直健康。”

    在本届大赛中,还有另外一本书也能拯救不少人的生命——日本80后设计师太刀川英辅的“THE SECOND AID”。这是一本为潜在灾害地区人员设计的“防灾书”,能在灾后72小时内提供维系人们生命安全的必需品和指导。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此前太刀川英辅的“防灾书”版本《东京防灾》就已销售超过700万本。地震发生后,他对“防灾书”进行了升级:书中包含三个内容,书、物品、工具。“这本书放在书架上,能在需要的时候被迅速取出。你必须马上撤出这些受灾地区,地震之后可能会有海啸;如果没有海啸,你可以选择待在家中;或者你要到一些紧急的撤离点,比如说操场——这些信息都会写在这本书里”。 

    太刀川英辅说:“我设计的这个产品,能让你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拯救自己。灾难发生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怎么去抵御寒冷、饥饿,这是你生存下去的力量。”

    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能点亮生活

    2006年,还在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的太刀川英辅就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致力于“为社会革新而设计”。他的理念之一是:要有同理心,去做一个在生活里真正需要的东西。

    而特蕾莎说:“我聆听底层人民的声音,希望把这些观点融入到今天人文设计的语境之下。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是形美,还有实用价值。虽然从设计本身的角度来说,这些产品不能定位为‘高大上’,但一定是最接地气的产品,一定是最可用的产品。”

    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场景的两个年轻人,提出了相似的观点:需要、有用。同样是一张纸,特蕾莎的滤纸拥有高科技内涵,能够拯救生命;相比之下,另一名日本设计师小野直纪用纸做成的作品也许没有那么“伟大”,但一样“有用”。

    小野直纪说:“我设计的产品可能并没有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全新功能,也不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创新科技,但是,它有点亮生活的可能。”他带来的“POSTER”,是一盏可以像海报一样挂在墙上的灯,由单张纸构成,利用时装设计中立体剪裁的技艺,纸张粘合后会弹起形成优美的曲线,用别针就能固定在墙上。

    “这盏灯可以是普通的海报,有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我们想要创造的就是一盏照亮你墙壁和日常生活的灯。”小野直纪说,“而且,它很便宜。”

    有网友评价特蕾莎和她的书:“不论你是个无名小卒,还是个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只要内心温暖装着世界,总有可能在自己的位置上作出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本届大赛评委之一、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赵健对“POSTER”的评价也是同理:“这个产品不是新科技、不能改变世界,其实大量的产品设计都属于这种情况。但你为中国的设计展示了一个新的方向——不见得要惊天动地,但可以通过低成本和低技术的各种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

改变生活从“可以喝的书”开始
重读马克思,社会主义有点潮
在柏林与29个德国人对话
嗨,朋友,我可以咬一口吗
博物馆的奇幻旅程
传统出版业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