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竭尽所能地客观呈现这29位德国人。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一生都在向人类的智力、精力的极限冲刺。我试图复述他们在危险攀爬中的足痕,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写到他们所走的歧途,所遭受的痛苦,犯下的愚蠢错误和人性中深不可测的黑暗与疯狂。
他们的共同点是,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能量和创造力,为了不度过平淡的一生,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和我们一样鲜活而脆弱的肉体躯壳,如今虽化作了看不见的尘土,但他们的名字留了下来。只要人类文明存在,这些名字就会代代相传,永不消失。
有的人被认为推动了历史进程,对欧洲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其身上却有着让人无法忍受的偏执;有的人能以其大脑控制千万人的大脑,却带领他们走向灾难;有的人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随即因为聪明过人而烦恼不断,无法正视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有的人一直被糟糕的个性困扰,无法不牵扯进重重矛盾。
以普通人的标准衡量,他们一生大多过得并不好,甚至没有享受到正常人该有的温饱、平安、财富、亲情,甚至有的人连一块安稳的墓地都不可能得到。
他们和我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被赐予的时间大致相同,一生只有几十年。所以,他们和身上称之为“健康”的约束力量处于竞争状态。
席勒只有46年的生命,他夜以继日地写作,尽量加大每一分钟的浓度。康德人到中年之后才逐渐意识到他将从事一份前无古人的繁重工作,为此必须节约生命能量,只完成这一件事。他很幸运地做到了。
上天对歌德格外慷慨,不仅很年轻时就给了他荣耀、社会地位和财富,而且给了他83年的时间。他尽情挥霍,尝试了各种想做的事,到生命将结束时,还享受了新鲜的爱情,给一生加了一个精彩的叹号。
路德曾掀起滔天巨浪,年龄和所受的崇拜一同增长,但是智慧却达到了极限,以至于在晚年发出很多糟糕的论调。“人过六十,沉默是金。”幸好他只有63年时间,没有看到可怖的30年战争给德意志带来的灾难后果……
生命是痛苦的奇迹。无论他们曾经做过什么,我只把他们当作一个个生命的个体来描述。有些人非常讨厌,捏着鼻子都难以忍受;有些人是我所爱的,写到他将要离世,我的眼泪也落了下来。
讲述完他们的故事,我便从另一个时代回到了今天,环境似乎差别很大。但是最重要的一些东西是没有变化的:人性中比较好的一面和肮脏丑陋的一面。
作为关注传记作品的读者,在我看来,市场上广受欢迎的文学传记作者也有瑕疵。欧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早期的作品有点“嫩”,他为传主想象的场景就像没有恋爱经历的少男少女写出的爱情小说。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有时太喧哗,他像喷泉一样不断倾泻的是他自己的内心。纳粹上台后他逃亡到南美,面临生死抉择,意外地重读蒙田,他的内心才平静下来。
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是耐心的文化写手,他的确有普及文化之功,但没有深入。艾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喜欢将人物进行文学化归纳,他的将相人物总具有戏剧性格。
有那么多艺术家、哲学家、建筑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在中国被广泛研究、阅读、观看、演奏甚至模仿,却没有仔细介绍他们本人的书。受恩于他们的滋养,我们怎么能不去了解这些恩人的人生故事?
(郑实系《柏林历史文化之旅人物分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