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新闻让“强制运动”再次引发讨论——北京一所高校要求学生参加集体长跑,原本采用刷卡记录,近日则改用跑步App监督。但这一新举措仍未赢得广泛好评。
大学生渴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要求参加的课余讲座、会议、活动则打破了学生的自由时间,因此大都会被戴上“强制”的帽子。又苦又累的体育锻炼,就更难逃脱学生的抱怨。但若透过现象看本质,便会发现学生们高呼的“自由”口号浮在空中,站不住脚。
“强制长跑”并非目的,而是一种路径。近年来,高校学生体测结果堪忧。湖南一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生体测成绩良好以上的仅占2.85%。
北京一所高校对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学校的学生进行持续体质监测,发现学生高三阶段体测分数最低,最高分数则出现在大二。这是由于大学前两年的体育锻炼机会多于高三,而大三后学校不再开设体育课,学生体质立马又呈下滑趋势。
人的惰性与生俱来,学生厌倦体育运动并不稀奇。美妙的午后时光,用来读书、玩游戏、逛街多好,何苦跑到运动场上挥汗如雨?部分学生不愿参与运动,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与生活的重要性,加上缺乏好习惯和自制力,放任自流,过起“宅”生活,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学校要求学生参与锻炼,就是为了防止年轻人变成“宅男”“宅女”。其实,长跑就如正常体育课,既能提升身体素质,又能提振精神。学生们若能一天天坚持跑下去,让强制变自制,跑步就不那么沉重了。
有些人认为长跑模式过于单一,说自己独独不喜欢长跑,如何能愉快地融入集体锻炼?这倒是给高校提出了解决方案。
也许校方可以允许学生用球类、游泳等其他运动方式代替长跑。校方在制定具体方案时,不妨听听学生的建议,使得体育锻炼更有趣味。
“尊重”和“自由”委实好听,但倘若自问:不强制,你会去锻炼吗?相信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同。但学校的“强制”就是想让你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