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美丽中国 桐庐先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19日   08 版)

    桐庐县高速入城口

    春江日出 王剑/摄

    猪栏茶吧

    红灯笼外婆家 黄乐康/摄

    春

    夏

    秋

    冬 钱江/摄

    狄浦花海

    环溪村一角

    古村社戏 程杰/摄

    江南古村落民俗 李震/摄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桐庐地处浙江西北部,位于钱塘江上游,“西湖—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秀美的富春江斜贯县境,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风光独树一帜。

    几年来,桐庐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国际休闲乡村示范区、全国文明县城、中国美丽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县等众多殊荣。

--------------------------------------------------------------------

    前不久,中农办、住建部正式发函浙江省政府在桐庐筹建中国(杭州)美丽城乡教育培训基地。4月21日,国家环保部与浙江省政府又在桐庐签署省部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协议。

    立足于资源禀赋,近年来,桐庐围绕“中国最美县”定位和“美丽中国、桐庐先行”目标,以“美丽桐庐”建设为突破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

    科学引领美丽城乡建设

    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桐庐坚持“桐庐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以整治带保护、带建设、带开发、带旅游、带宜居”,先后实施以生态环境保护、人文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完善、生态修复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大领域工程。

    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思路,实施县域河道管理“河长制”,加大分水江、富春江等水系生态河道建设与保护,完善县域污水处理体系,不断提高城镇工业、生活污水纳管率,成为浙江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区),并捧回了2014年浙江治水年度最高奖项“大禹鼎”,其治水经验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 。

    以“桐庐大地无裸土”为目标,实施大地绿化、森林抚育、矿山复绿等,提升“森林桐庐”建设水平。同时,加强土地、水、景观石、砂石等的自然资源保护,县人大制定出台以“不准砍树,不准填水域,不准买卖景观石,不准挖沙,不准出让新的石塘”等“五个不准”为重点的严格生态资源保护。

    严格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环评审批制度,坚决否决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对石材、电镀、小铸造、小印染等行业的整治;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制造业、生态服务业等低碳产业,推进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三江两岸”,近3年,桐庐先后关停、整治、提升工业企业1000多家,改(新)建通景公路300多公里,完成了全县183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的“白”改“黑”。这些年,桐庐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村庄整治、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村住房改造等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镇村生态建设,投入的资金达3.8亿元。

    到2015年,桐庐率先实现了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行政村全覆盖工作,率先实现全域河流随处能游泳、随时能游泳的目标成果。桐庐还在浙江全省第一个成立公安局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并实现“村级环保协会”全覆盖。规定乡镇新建(改建)自来水厂取水口必须选址于区域下游一公里,以此倒逼沿江两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

    目前,境内83条主要河溪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水质,一、二类水质比例达80%。富春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优于入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近年来的二类水质。

    在“五水共治”的基础上,桐庐进一步推进“治气、治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汽车尾气、燃煤烟气、工业废气、餐饮排气、扬尘灰气的“五气共治”,启动无工业烟囱乡镇、无燃煤锅炉乡镇创建。率先实现全国首个县域乡村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全覆盖,率先在浙江全省实施土壤治理,建立土壤污染检测预警耕地地理信息智能化系统,开展土地轮休和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示范试点村创建。

    2015年,全县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负氧离子年平均浓度均高于6级。目前,桐庐森林覆盖率达到72%。

    为强化“环境立县”理念,桐庐还先后发布实施了《桐庐生态县建设规划》《桐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桐庐”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桐庐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桐庐县美丽乡村村庄景观整治规划方案》等,以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在桐庐,生态文明的举措可以说做到了“全域监管”,县领导联系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纪检、组织、督查考评等部门创新执纪模式、健全评比方式、完善考评机制,以问责、评比、考核管理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乡村村村有景点 田园处处是风光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美丽城乡优势,桐庐县委、政府致力于“全域大景区”,以景区理念规划整个县域,以景点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全力推进“最美县城、魅力城镇、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桐庐形成了梯次衔接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按照再造现代富春山居图思路,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域总体规划、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11个乡镇总体规划、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形成“覆盖全县、统筹兼顾、层次分明、彰显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桐庐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级基层规划员队伍,实现了18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规划员”,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规划管理体制,让规划实施得以体现全县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与“名院名师”合作,立足建设“最美县城”,桐庐拉高标杆,提升标准,与中国规划设计院、中国美院、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院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由相关领域知名规划师进行规划编制。

    围绕全域大景区,桐庐把全县183个行政村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每个示范村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行动、农村生态人居建设行动、农村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了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的建设。

    从农村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以及群众基础等实际,以特色村为节点、中心村为核心、景观带为轴线,桐庐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诗画山水、古风民俗、产业风情、运动休闲、生态养生”5条风情带。通过倾心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迎春南路、滨江沿江一纵一横“T”字景观轴,建成了各类城市公园20多个,分层分类推进建设了32个中心村、60个精品村、90个培育村。

    其中,环溪、荻浦、芦茨、阳山畈等村被评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还成功创建为4A级风景区,旧县合岭富春大岭图、分水儒侨村凤凰谷、瑶琳镇桃源村、横村镇阳山畈村、合村乡高凉亭村成为2A级村落景区。富春江镇茆坪村、富春江镇石舍村、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城南街道金牛村和分水镇新龙村则被列为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在村落景区创建中,各村落将传承与创新并举,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保持鲜明的乡村特色。同时,结合村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桐庐还把改善居民环境、发展村落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移步换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村落特色。

    “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桐庐秉持“不以规模拼大小,而以精致论高低”理念,把山水、文化等元素渗透到美丽城乡建设,让桐庐“乡村村村有景点、田园处处是风光”。

    在做好“山”“江”甚至“空中”的文章同时,桐庐还让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目前,桐庐正全力打造着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山健康城、迎春商务区、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四大主平台,以及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城镇工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四大新平台。

    围绕“一核两轴、双环四块、十大主题”的全域旅游布局,桐庐重点打造分水休闲度假区、瑶琳溶洞体验运动休闲拓展区、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度假区、江南村落风情国家乡村公园建设区四大特色旅游板块,通过培育生态观光、人文体验、乡村休闲、养生度假四大业态,优化了全县的旅游布局空间和多元的产业发展格局。

    富春江(芦茨)慢生活体验区成为浙江省政府批复设立的浙江省首个慢生活体验区,江南古村落创建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分水旅游度假区成为桐庐西部的“休闲养生基地”。

    “美丽经济”如花盛放

    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近年来,桐庐着力加强旅游功能的配套和设施建设,让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特色产业链,推动“建设村落”走向“经营村落”。

    以最美县城、美丽乡村、养生福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美丽经济”,通过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逐步建立起与美丽生态、美丽城乡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出桐庐农村经济的新业态。青山绿水、美丽城乡这一“沉睡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本”。

    伴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良性循环,民宿产业成为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2013年,桐庐启动“乡乡有民宿”计划,一年多时间,已经形成20个民宿示范村,有14个乡镇做到了“乡乡有民宿”。至2015年年底,桐庐已有民宿经营户531余家,床位8119余张。2015年,民宿接待游客267.2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4%和20.5%。

    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桐庐农业、三产服务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茶叶、蜜梨、蜜桃、杨梅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了农业生态观光游、四季水果采摘游;依托蜂产品加工、分水制笔、针织服装等块状经济优势,开发工业旅游和旅游商品,增加了游客观光和体验购物功能;依托剪纸、越剧和合村布鞋等本土特色资源,鼓励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发展特色商品购物市场,推出的地方特色产品购物游,又促进了旅游业与文创业的结合;通过推进美食、茶楼、保健疗养、运动休闲、工艺美术、演艺等特潜行业发展,以及组织申报特色潜力项目,开展最佳休闲去处评选等,促进特潜行业向旅游产品转化,成为培育旅游产业的新亮点。

    变秀美姿色为资本的同时,桐庐还深度开发山水、人文资源,拓展旅游产业门类,推出景观特色型、古村落文化体验型、乡野田园型、农业特色型等不同风格的民宿, 将简易的农家乐打造成设施齐全的“桃花源”。

    2015年,桐庐还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美丽乡村民宿经济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规划,按照“乡乡有民宿”要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民宿经济发展,对新增床位、发展民宿电子商务、旅行社游客输送等方面进行补助和奖励。

    全域联动、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美丽经济最终化为了农民的美好生活,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桐庐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富春江镇芦茨村111家民宿,2015年接待游客住宿41万人次,收入4380万元,户均近40万元。江南镇荻浦村利用“五水共治”契机,将牛栏变成咖啡店、猪栏变成茶吧,以此引爆了乡村旅游,仅停车管理费就直接为村集体创收40余万元。

    按照“春赏花、夏亲水、秋养生、冬美食”季节特点,桐庐连续4年举办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系列活动,精心策划四季赏花攻略,设计赏花地图,开展四季采摘游、亲水纳凉游等各季旅游项目。目前每年举办的乡村旅游节、乡村旅游推介等各类活动就有40余项,举办的山花节、杨梅节、蜜梨节等农事节庆活动达30多场次。

    乡乡有村落景区,乡乡有民宿经济,乡乡有特色产业,乡乡有电子商务,美丽城乡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产业流。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桐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4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达到12.1%,全县年乡村旅游接待516.4万人次,同比增长99.2%,经营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03.7%。

    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物质和精神的协调发展,打造出了生态更美、城乡更美、产业更美、人文更美、生活更美的“美丽桐庐”。2015年,桐庐名列“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排行榜”第一。(白石)

美丽中国 桐庐先行
美丽桐庐吸引工商资本回流
“富春民居”:让人记住乡愁
桐庐的“500”、“1000”和“100”
桐庐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