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战区成立以来,陆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竞赛活动;考核对象不是单兵,而是战场上最小的作战单位——班。
------------------------------------------------------------------
5月12日凌晨3点30分,南昌城还笼罩在结实的夜幕中。25岁的班长高腾腾叫醒熟睡的战友,9个小伙子麻利地收拾好重27.5公斤的背囊,在夜色中挎着枪赶往南昌陆军学院的操场。
高腾腾是中部战区陆军第65集团军某旅装甲步兵3连1班班长,今天是他和战友们期待已久的时刻。再过一个半小时,中部战区陆军“中部铁拳·勇士”竞赛即将拉开战幕,来自5个集团军的50个战斗班将同场角逐。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场令人瞩目的竞赛:这是自战区成立以来,陆军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竞赛活动;考核对象不是单兵,而是战场上最小的作战单位——班;竞赛并非单纯考察体能、技能,而是全程设置战术背景,在复杂环境、高强负荷条件下考察综合作战应用水平;中部战区陆军50个战斗班舍近求远,开赴离驻地近2000公里的南昌陆军学院“客场作战”。
军事学术界有一种说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场;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场;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以士官为主的班长的战场。
对于50个参赛的战斗班来说,属于他们的“战斗”将在赛场上提前打响。
比赛前不知道考什么、在哪儿考、怎么考
到达南昌陆军学院时,天刚刚放亮。高腾腾和战友们打开背囊,把携带的30件个人装备放在防潮垫上,以供考官检查。竞赛一开始,他们将背着这些重27.5公斤的装备赶赴第一个课目的比赛点。
但目前没人知道这个比赛点在哪儿。对于这群年轻的士兵来说,为期两天的竞赛考什么、在哪儿考、怎么考都是未知数。唯一确定的是,他们正站在竞赛的起点上。
事实上,能站在这里也是一种幸运。据此次竞赛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中部战区陆军副参谋长唐宁介绍,参赛的50个战斗班都是“抽签决定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不是指定的,也不是挑选尖子组成的,而是随机抽选的,能够体现真实训练水平。”他说。
在起点位置上,50个参赛班根据前一晚的抽签顺序出发,前后两个班间隔5分钟。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为期两天高强度的竞赛:12项课题,覆盖了大纲要求的32项基本技能;连续转场,总行程约53公里。
高腾腾所在的班是第六个出发。出发前4分钟,他才领到一份命令表、一张转场路线图和一张计时指卡。在接下来的一天里,他们都要依靠这张路线图行军,找到每个比赛点并打卡计时。
早上5点30分,高腾腾带着战友出发了。穿着全套作训服,背着顶到头盔的硕大背囊,9个人很快汗流浃背。尽管如此,没有人敢放慢脚步。此次竞赛设置了“最快转场奖”,鼓励士兵们像战场上行军那样争分夺秒。
这个9人小分队闯泥坑、钻草丛,穿越居民地、丘陵地、水网稻田地,一刻也不敢怠慢。与此同时,他们的眼睛必须时刻盯着路两旁,因为那里很可能会出现宝贵的“情报”。
为了模拟真实的战场环境,竞赛组在转场路线上随机设置了很多情报牌。这些挂在树上、藏在路旁的牌子上标注着“敌军”的装备,参赛班组必须发现并记录下来,才能获得相应的分数。
“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士兵时刻保持实战的意识。”唐宁说。
离实战近些再近些
经过几十分钟的奔袭,1班终于到达第一个竞赛点。接过命令表一看,高腾腾才知道考核的课目是丛林投弹。
在训练场上,他和战友们无数次练习过这个课目,但看到场地时,他还是愣了一下。投弹场地设置在一片起伏的丘陵地上,既有丛林作战训练用的地环靶,又有城市反恐训练用的门窗靶,在投弹点和靶子之间密集分布着几棵大树。
“以前我们都是在开阔的平地上练习,从来没见过这么复杂的环境。”这名班长说。但没有时间犹豫,他立即把全班分成3组,轮流警戒、投弹。
要说环境复杂,这只是开始。转场到“步枪起伏地形下射击”课目点时,记者看到在200米正面、300米纵深的起伏地形上随机设置着100个敌军目标、50个平民目标。
这些靶标呈扇形分布在距射击点80~300米的距离上,射击时,若干靶标随机起倒,每次显靶不超过10秒。射击过程中用音响全程模拟枪炮声。
这样的设置十分考验一个班的协同能力。一名少校介绍,在外行人看来,忽然起来一片靶标,容易让人不知所措,“不知道打哪个”,但射击的士兵必须心里有数。
高腾腾同样懂得这个道理,在受领任务的4分钟里,他把全班分成左、中、右3组,每组3人,组员负责射击当面靶标。3名组员新老兵搭配,新兵负责射击最近的头靶,老兵负责射击中距的胸靶,经验丰富的士官则负责射击距离最远的身靶。自己完成射击任务时,还要帮助其他的组“消灭”目标。
事实上,这也是大部分参赛班的做法,看似分布凌乱的靶标一起来,就被分割成一块块“责任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后来的采访中,一名班长把要领归纳为“分区域、远中近、枪全响”。
射击之前,战斗班会领到18个弹夹,但高腾腾没有想到,这些弹夹里有4个被随机加入了空包弹。根据观察,比赛时有的战士非常镇静,拉一下枪机退出弹壳继续射击,有的则显得慌乱,影响了射击成绩。
对此,唐宁解释说,这是为了模拟战场上的子弹卡壳,锻炼战士的心理素质。“这次竞赛强调的是应用。”他说,“所有考核项目都是大纲要求的基础课目,只不过放在了战术环境中。”
实际上,为了离实战近些再近些,竞赛方案设计组绞尽了脑汁,“很多课目都是依据真实案例设置的”。比如“步枪夜间照明射击”,战场情况设置为“小股恐怖分子携带凶器,企图利用夜暗条件在火车站附近实施恐怖袭击”,与2014年的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十分相似。
“真实的打仗可能也就这样吧!”经历了几个课目考核,高腾腾不禁感慨。
体能、技能、智能综合比拼
就在高腾腾带领战友进行射击课目考核时,27集团军某旅装甲步兵3连6班班长周仕虎带着8名战士从起点出发了。这名21岁的班长跃跃欲试,显得非常兴奋:“40多天的高强度训练,就是为了这一天!”
此前,他和战友曾经进行过各个单项课目的训练,但如此大强度的连贯性考核,他还是第一次参加。转场过程中,他一再提醒战友注意分配体力,喝水要少量多饮,“避免电解质过量流失”。
但在闷热潮湿的环境里和陌生的地域下,想要合理分配体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有的班前期冲得太猛,身体出现脱水、抽筋甚至晕厥现象,影响了后半程的比赛。
在高负荷的竞赛环境下,参赛战士表现出了异常顽强的战斗精神。第一天早晨7点左右,一名赛前发高烧的列兵严重脱水,仍坚持参加了全部课目。一名副班长膝盖受伤,坚持不让替补上,因为剩下的都是他的优势课目,“想再拼一把”。
周仕虎知道,在这次连贯性考核中,体能只是基础。参赛的战斗班经过负重奔袭到达竞赛点后,立即受领任务进行课目考核。在大强度体能消耗的情况下进行技能比拼,对每一个参赛的战士都是一种考验。
但对于这名班长来说,考验不仅来自身体上的疲劳,还有脑力上的耗费。“班长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在正确的时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他说。
几乎所有参赛者都认为,定向越野是所有课目中体力消耗最严重的一项。它是第一天竞赛的最后一项,战士们到达时已经精疲力竭,接近体能极限。70分钟内,班组要在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寻找20个补给点,每个补给点都设有时间窗口,早到或晚到全部计为无效。
同时,定向越野也是体能、技能、智能的综合比拼。唐宁介绍说,越野考验战士的体能,寻找补给点考验识图用图能力,能否在极限条件下完成任务也考验着班长的智慧。
“参加定向越野时,我们班里9个人,5个人腿已经开始抽筋了。”周仕虎说。受领任务时,得知全班要分成两组同时进行,周仕虎决定把抽筋的5个人分到一组,负责沿路找容易发现的点;体力好的4人为一组,负责寻找难度较大的点。
正是这个决定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效率。在班里两名导航员的带领下,两组队伍向丛林深处挺进。抽筋的一组相互搀扶,“抽筋时就走,不抽筋时就跑。”“坚持住啊!就快到了!”鼓励的话语不绝于耳。
最终,这个顽强的战斗班成功找到10个点,被评为“定向越野奖”。不仅如此,竞赛结束后统计成绩,周仕虎和战友们还以总成绩第一名夺得步侦组勇士杯。
直到现在,周仕虎想起当时的情景还大呼过瘾。“当兵能遇上一次这样的竞赛,值了!”这名皮肤黝黑的班长说。
组织指挥、团结协作是制胜关键
与以往重视考察单兵素质不同,以战斗班为考察对象是这次竞赛的一大亮点。班是遂行作战任务的最基本单元,在未来作战中作用日益凸显。有专家认为,信息化条件下,班这个最小的战术支点可以直接与指挥部交换信息、制定计划,甚至可能成为撬动全局的关键。
对一个战斗班来说,组织指挥、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翻越4米高的阻绝墙时,战士们需要搭起3层人墙,任何一个人出问题都会导致翻越失败;抢救车轮陷进深坑的猛士车时,全班只有在指挥下齐心协力,才能将这台自重两吨多的大家伙推上平地。
班长的组织指挥能力也决定着一个班组的成败。从受领任务那一刻起,班长之间的比拼就开始了。每个课目考核前4分钟,班长会接到一张命令表,上面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此次课目的情况、任务、实施、保障、指挥与控制。班长要在4分钟内理解命令的内容,并作出分工,同时指出注意事项。
“班长的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唐宁说。一名优秀的班长能够迅速根据情况作出判断,而一名差劲的班长可能只会通读命令,“还没读完,时间就到了”。
在所有的竞赛课目中,最考验班长的要数5月13日的“指挥能力挑战”。在这一课目中,两辆相隔50米的运输车中间布满了圆木、砖块、木板和木桩等障碍物。要求战斗班在10分钟内将一门火炮和12箱弹药从“受损”的运输车转移到另外一辆运输车上,并将“受损”运输车附近模拟未引爆爆炸物的3个白色水桶运送到安全位置。通往安全位置的道路上有约15米的受污染泥泞路段,人员、装备、物资不能触碰。
周仕虎对这一课目印象深刻。受领任务后,他立即将班里9人分成3组,一组负责排除障碍,一组将运输车上的弹药搬运到火炮炮架上,一组负责把白色水桶运送到安全位置,3个小组并行展开作业。
如何通过15米的受污染路段?“我们马上想到了利用障碍物。”周仕虎说。于是,排障组和运送水桶组一起把障碍物搬到受污染路段旁,用木板、砖块和木桩搭设“浮桥”,成功将水桶运到安全区域。任务完成后,另一边的弹药搬运工作也接近尾声,3组人马合力将火炮推到另外一侧的运输车旁。
据周仕虎回忆,自己和战友们受领“指挥能力挑战”任务时,旁边场地上的另外一个班也在同时接受考核。但当自己班完成课目时,对方还在运送水桶,火炮仍然停在原地。
现代化考评手段确保评判公平公正
采访中,高腾腾和周仕虎所在的班都提到了竞赛中运用的现代化考评手段。毫无疑问,这些先进的考评手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射击,靶子一打完立刻出成绩。”高腾腾说,“没有人为造假的可能,我们对结果还是很服气的。”
还有遍布各个竞赛点的打卡系统,自动记录每个环节的用时。竞赛结束后,根据系统的计算结果,高腾腾所在的班在转场中耗时最少,被评为“最快转场奖”。
用于伤员抢救课目的智能创伤模拟人和心肺复苏模拟人同样引人注目。心肺复苏模拟人和仪器相连,能够准确记录按压深度和吹气量,只有操作正确才会判定抢救成功。“智能创伤模拟人具有和人一样的内循环系统,用番茄汁模拟真实血液,包扎真正到位才能止血。”现场的一位教员解释说。
“这样的设备解决了以往凭借主观经验评判的问题,用数据说话,评判结果更加科学。”南昌陆军学院教务部副部长黄秋华说。
除了这些先进的考评手段,中部战区陆军和南昌陆军学院还采取了多项措施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实际上,中部战区50个战斗班之所以千里机动来到第三方南昌陆军学院,其中就有确保公平、真实检验部队实力的考虑。
此外,竞赛期间南昌陆军学院还派出50名跟随助考和30余名训练监督员,全时段检察监督竞赛文书印刷、参赛选手考风考纪情况和教员打分评判过程,确保竞赛全程公开、公正、公平。
5月13日下午,在这些严密措施的保障下,“中部铁拳·勇士”竞赛圆满落下帷幕。当晚,在中部战区举行的表彰大会上, 中部战区陆军副参谋长唐宁为表现优异的战斗班颁发了最佳射手奖、定向越野奖、防护救护奖、最快转场奖和此次竞赛的最高奖项——勇士杯。
高腾腾和周仕虎在颁奖台上相遇了。面对荣誉,两名班长都很谦虚。“之前从来没想过能得勇士杯。”周仕虎憨笑着说。“成绩不重要,关键是要把基础课目练扎实。”比赛没结束前,高腾腾就曾这样说。
两天的比赛锻炼了他们的实战意识,采访中,他们都提到了唐宁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战场上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