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吴鋆:外交官当起村干部

从纽约来的驻村书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裴江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24日   01 版)

    “你看,只要这条路修好,整个村子就盘活了。”吴鋆站在广街村村委会门口,指着村子的一片后山说。在他眼里,“活”起来是村子脱贫奔小康的重要一步。

    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广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里下辖的3个村民小组共2867人,其中662人为贫困人口,离开村子外出打工是每家每户提高收入的唯一办法。

    2015年4月底,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吴鋆被选派到集边境、山区、多民族、贫困于一身的金平县,一头扎进广街村,当起了村第一书记。

    到广街村之前,30岁的吴鋆工作地点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从国际大都市到边境小山村,吴鋆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角色变化。乡亲们对这位外交部派来的村干部,更是充满好奇:“这个小伙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想为这个村子做点实事。”走进广街村的第一天,吴鋆心里就有了这个念头。

    吴鋆在城市里长大,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他和很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年轻人一样,因为缺少基层经验,被称为“三门干部”。

    从“三门干部”到驻村“吴书记”,吴鋆发现,此前他对城市以外的地方民情了解太少,他甚至从未去过西部偏远农村,也听不懂这里的方言。

    改变从衣着开始。过去在总领馆,吴鋆每天都穿西装打领带,参加各种外事活动;如今,黑色塑胶雨靴、黑裤子、蓝色长袖衬衣,身上背着一个小挎包,成为他最常见的装扮,带来的西装压在箱底发了霉。

    原本,在吴鋆的想象中,农村就是成片的土地,种着各种经济作物,农业生产依靠农机设备,宽敞的水泥路通向村里的每户人家。而在这里,崎岖的山间土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通道。

    吴鋆形容,每次下村,吉普车就像“喝醉酒似地”左摇右摆,车轮不时滑向一侧,车里的人即便紧紧拉着车顶的把手,身体还是被重重甩向车门。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带的金平县气候潮湿,当地群众的饮食几乎顿顿有辣椒,这让不爱吃辣的让吴鋆吃尽了苦头,几乎天天拉肚子。不仅如此,听不懂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方言是这位外交官遇到的又一大难题。“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有点‘外国人’的感觉。”吴鋆自嘲道。村党支部成员中唯一具有大专学历的村支书陈有华成了他的翻译。

    在陈有华眼中,吴鋆虽然年轻,但是干事有魄力,非常能吃苦。陈有华已记不清带着吴鋆走了多少户人家,每次走访村里的贫困户,他都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大量的走访后,吴鋆发现,路是广街村人最常说起的话题,“要致富先修路”。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里的路修好。吴鋆把每周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并且几乎都与这条路有关,他还去金平、蒙自、昆明到处跑项目、申请资金,整日马不停蹄地奔波。

    在吴鋆的计划里,这条长7.6公里像条带子似的路,宽度需要够两辆车交错而过,“路况差一些不要紧,一定要够宽,等有钱了硬化起来方便”。

    吴鋆站在一个山头上,指着远处说:“以后可以在那里修健康步道,让游客可以爬爬山,晚上还能在山顶露营。”修路计划得到了州里和省里50万元的经费支持。这让吴鋆感觉迈出了第一步。

    说着,他又指着另一片地势较低的地方介绍,那里还藏着几户人家,他们的出行更加不便,“既然修路,绕点道也要把那边修上,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把计划付诸实践,把路从石头里扒出来”。

    村民陈有妹的家在这条路边上,路修好后,她打算在自家的土地里种上三七等中药材。“种药材比种粮食划算,卖得上价。”陈有妹笑着说。

    陈有妹对未来生活有了憧憬。吴鋆的愿望是,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像陈有妹一样,有一套“定制版”脱贫计划。

    为了这个目标,吴鋆在村里挨家挨户发问卷做调查,他感叹,基层工作真是“体力活”。而他最大收获是“更接地气了”,哪家孩子上几年级、哪家有几口人、哪家房子漏雨,他都一清二楚。

    通过摸底调研,吴鋆将广街村的贫困户分成了因病致贫、缺乏启动资金、教育负担重等几类。他希望,通过对这些精细化地梳理,让下一步脱贫的路径更精准。

    吴鋆还给村民们规划了一条“互联网+”的路,让山里人与外面的世界连通。他介绍说,第一步先培养村里人的互联网意识,接受“互联网+”的理念;第二步推动一个电商项目,目前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有上千年历史的瑶浴——瑶族人独有的一种沐浴文化和保健方式。

    “瑶族的老人家经常洗瑶浴,90岁还身强体健,你说神不神奇。”吴鋆说,这样的好东西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能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

    “先把一户做好,其他人看到效果,就会跟着一起来。”吴鋆对于自己的计划信心十足。

    现在,晒得黝黑的吴鋆开始听得懂当地方言,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门,搬起小板凳就能和老乡熟络地聊起来。

    “人生还有几十年,多做几件实事吧,这种成长是最有魅力的。”吴鋆说。

军营里的集体婚礼
从纽约来的驻村书记
扶贫又扶廉 村貌“大变脸”
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收获别样精彩
一些网站日访问量只有个位数
陕西周至县新招录教师的工资究竟卡在哪里
海南文昌西瓜遭遇销售难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