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5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对“劳动碰瓷”的指责没有道理

曹旭刚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5月25日   02 版)

    对劳动者利益保护不足,最终也会损害企业利益。经济的转型,某种意义上,就是从“低人力成本”的经济模式中走出来。


    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论再趋激烈。据记者调查,极少数劳动者会利用劳动法“搏炒”,目的是为了从企业获得经济补偿。业内称为“职业维权”,但也有人将其称为“劳动碰瓷”。(《第一财经日报》5月24日)

    坦率地讲,所谓“劳动碰瓷”的指责并无道理。惯常认知中的“碰瓷”,被“碰瓷”者大多规规矩矩、遵章行事,而“碰瓷”者却借机觅事情,谋取利益;但“劳动碰瓷”显然不是这样的,既然你企业违法在先,劳动者凭什么不能依法索取赔偿?

    没错,“职业维权”者在道德领域,或有值得指摘之处,但相较于企业的违法行为,道德瑕疵几可忽略不计。与其抱怨别人“碰瓷”,为什么不想着完善企业制度,杜绝劳动风险呢?一方面想用违法的行为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却转头指责别人,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呢?

    依我看,指责声中的“劳动碰瓷”者或“职业维权者”,在本质上与王海等职业打假人是一样的。为什么舆论大多对王海等职业打假行为颇多赞扬,对劳动合同中的“职业维权”行为却颇为不屑?原因或在于,社会已经形成了抵制假冒伪劣的氛围(实际效果如何姑且不说),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不管合理不合理,企业当然有指责与抱怨的权利,但政府却需要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如果承认“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十分不足,最终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那么同样,对劳动者利益保护不足,最终也会损害企业利益。经济的转型,一个角度就是从“低人力成本”的经济模式中走出来。

    2008年《劳动合同法》开始施行时,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依然处于一路向上的趋势之中,经济转型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社会普遍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发展中解决。现在则不同,L型的经济新常态基本已成定局,企业开始迷恋“人口红利”,指责《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保护不够就是一种必然。

    依据不同的情势,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对《劳动合同法》作一些修订,使之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实属应该。但需要警惕的是,以此为借口,开经济转型的倒车,重新将低成本的“人口红利”经济模式,再次堂而皇之地提到主流位置。

    对企业来说,负担不仅是人力成本,更在于生产成本、税费成本等等,不要总将目光盯着劳动者身上。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慎言“劳动碰瓷”,《劳动合同法》扛不起所有的“罪恶”。

曹旭刚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25日 02 版

大学生为求职而生育并非好现象
高架路被压开裂不是离奇的故事
批评“雨天洒水”少了点理性追问
悬崖上的孩子,悬起来的权益
满足学生需求的“奇葩课” 当然受追捧
真正的“学霸”不会只靠成绩刷存在感
对“劳动碰瓷”的指责没有道理
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