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北京举行小升初特长生测试,因为分考区分时段进行,所以没有出现家长带着孩子四处赶考的混乱局面。表面虽平静,但实际上竞争更激烈,因为总体招生比例下降了,有的学校的科技特长生甚至要“20选1”。
逐渐减少特长生招生比例也是义务教育入学新政的一部分。的确,特长生招生一度成为“小升初”的择校捷径,乱象丛生。特长生培养也被批评为只追求“高精尖”,而忽视了艺术、体育的普及。
如今的特长生招生新政,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够堵住择校的口子,却极有可能让特长生的培养更加“高精尖”。因为招生名额少了,准备走特长之路的学生只能学艺更精、表现更专,成为同行者中的“尖子”,才有可能斩获那稀缺的录取名额。
所以,一位舞蹈教师参加完小升初测试后感慨,这些考生的水平完全可以媲美舞蹈学院附中搞专业的学生;北京某小学管乐团一个10岁小女孩萨克斯的演奏水平,被她的老师认为已经超越重点大学乐团的萨克斯手。
而“高精尖”的背后,是家长们为了延请高水平专业教师付出的大把大把的钞票,是孩子们每天几个小时的刻苦训练,是家长和孩子为了拿到有含金量的获奖证书四处参赛的殚精竭虑。我认识的一个北京妈妈,孩子练冰球,每周训练5次,每次去训练,来回路上的时间就要3个小时。这对母子已经如此奔波了3年。
当特长生之路越来越窄,走在这条路上的孩子只能越来越苦。
不走这条路如何?
试问,当别的路都堵住了,却留了这样一条捷径,谁不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