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寻找青春榜样

张龙:在坚守中改变

实习生 宋雅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06日   12 版)

    张龙现就读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形体教育专业,担任学院团支部书记。在2015年的暑假受邀代表中国戏曲学院远赴英国参加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节——“爱丁堡艺术节”。

    跟很多学习戏曲的孩子一样,张龙的戏曲之路并不轻松。

    张龙的戏曲之路开始于9岁。

    当大多数孩子每天背着书包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时,他已经开始“弃文从武”转到中专学戏曲了。

    “那时候年纪小什么也不懂,只是觉得喜欢就去了。”张龙说。张龙的第一次改变来自懵懵懂懂的喜欢,不过就是这一次改变主导了他未来的方向。学习戏曲,“基”“毯”“身”“把”“唱”是必不可少的,这对身子骨柔软的张龙来说不成问题。让他觉得困难的是那些戏曲的理论知识,一个十来岁孩子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完全跟不上师兄们的步伐。生性倔强的张龙每到期末考试时便硬生生背下可能会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就是吃苦,这是几乎每一个学习戏曲的人的必经之路。

    “中专练功很辛苦,早上5点要起来,一旦赖床老师就会接一杯冷水浇到你脸上弄醒你。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戏曲平时练功基本上都是靠‘打’出来的。”张龙说,练功的时候在马车轱辘上走,老师就把“打人的家伙”放上面,一旦走慢了,那个“家伙”就下来了,结结实实地“打”在身上。这样久而久之他的速度就快了。

    张龙生于戏曲之家,长在台前幕后,对这些“苦”其实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因为有了比较,他觉得“我们的条件比父母亲那个年代好多了,不用在坑坑洼洼铺满煤渣的地面上直接练,下面可以垫毯子”。

    带着这样的戏曲“基因”,张龙每天都要练功,没有一天荒废,一直坚持了12年。

    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扎扎实实的苦练,张龙从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到河南省曲艺团工作。

    这时候的张龙只有14岁。

    但是,作为“后生”张龙既没有老一辈曲艺人的舞台经验又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张龙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那几年他过得“碌碌无为”,这是张龙自己的评价。

    这时,年轻的张龙又一次想到了改变:“从十几岁起就在这样一个单位里平庸地干到60岁退休,感觉有些对不起年轻人这几个字了。我可以变成更优秀的自己,应该趁着年轻作些改变。”

    萌发了这个想法之后张龙跟几个师兄弟将目光投向了大学,考大学需要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但是他们文化课水平普遍只能勉强达到小学毕业。面对如此大的差距,张龙觉得除了语文课跟他日常学习相关之外,其他科目即使让他“临时抱佛脚”都无从下手。

    事实证明,语文成绩成了张龙得以考上大学的关键因素,“高考的时候,数学成绩只有5分,英语37分,文综70分,幸好我们学习戏曲有语文基础,语文考了将近120呢!”这样的高考成绩让张龙记忆深刻,“当时我是感冒了,发挥失常,不然按理说可以考得更好。”

    录取时,张龙所报的中国戏曲学院形体教育专业招8个,张龙和师弟的文化和专业综合成绩排在了第九和第十,但是后来排在他们前面的两名考生放弃了机会,这样张龙和师弟才得以进入大学。

    正因为机会来之不易,张龙比其他同学更加珍惜。“班里的同学都是高手,我也不愿意输人。所以每天更加勤奋练功。”张龙说,“如果荒废了时间,就对不起今天一天吃的饭,对不起以前的努力。很多时候同学们都出去玩了,但是我还在练功房里。”

    张龙家庭情况并不好。张龙上大学后,他的爸爸不再上台改开三轮车养家,母亲仍跟着戏班子到乡下露天的台子上唱戏。懂事的张龙会经常接一些跑龙套的“小活儿”挣钱接济家里,“我通常下午一下课就马上坐车去剧场排练,时间虽然赶但是完全来得及。一般排练一场有150块,正经演出是三五百元不等,这些钱都拿来当自己的生活费,有时候还能给家里寄钱呢!”张龙坚持自己的信念:“接活的目的除了钱,更多是为了锻炼自己,我希望能承担起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现在,20岁的张龙脸上长出了胡茬,走路带着戏曲人特有的气质,清清瘦瘦的,像古书里面走出的书生。他每天还是要在练功房里练习。他说,成长确实要勇于改变自己,但,重要的是“能在不断的坚守中改变”。

国际基因黑马的韩氏家训
伦正言:“学神”的脑回路是怎样的
张龙:在坚守中改变
包装工程让你零基础变身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