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里,1994年出生的CEO刘一锋是年纪最小的。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更喜欢让自己显得成熟一些,甚至是“老”一些。
眼前这个大男孩,看起来不像是90后:微信的个人简介里只写了自己的公司和职务,没有个性一点的文字;大多数时候都穿着衬衫,并且把衬衫扎进西裤或者牛仔裤里;第一次录制央视《开讲啦》节目时,他还穿上了有点“老干部风格”的黑色夹克,与其他青年代表合影时双手背在身后。
90后、清华学生、休学创业……作为一个创业者,刘一锋身上的这些标签都充满着话题性,但这些标签跟他的形象总有点格格不入。休学创业一年多,他经历了身边的同学很少能体会到的苦与乐。
开公司的大学生
刘一锋的微信头像由两张照片拼接而成:左边的照片里,他穿着长袖T恤、牛仔裤和帆布鞋,手上拿着书本,满满的书卷气;右边的照片里,他一身西装革履,背靠在办公桌上,左手扶着黑色眼镜边框,似乎想展现自己成熟的商人、企业家形象。
从清华校园的少年到创办企业,他用了一年多时间——2015年,他从清华大学休学,创办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在太阳能发电领域创业。这距离他开始研究太阳能发电,并且“一门心思扑在上面”已经过去了8年。
2008年,刘一锋还是陕西汉中的一名初中生。受当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影响,汉中的供电受到很大影响,“时不时会没有预兆地断电,连蜡烛都卖脱销了”。在那以后,他就开始钻研太阳能发电技术。高中时还与两个同学一起研发出一套家用太阳能系统。
在被清华大学热能系录取后,他得以继续深入研究高中时就有所涉及的单晶硅柔性板太阳能电池,并在大二时准备与另外几个股东一起创立公司。但在产品研发和创业公司的经营中,刘一锋和他的创业团队却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因为公司的创始人都是在校大学生,平时对单晶硅柔性板太阳能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实验室,这群学生创业者对技术的产业化很迷茫。“技术是有了,可怎么才能把实验室里的技术用在工厂里,去批量化生产是另一个问题”。
刘一锋还记得,当时在实验室研究时,他们研发的单晶硅柔性板的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超过30%,但在工厂试生产时,由于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产品的实际光电转换效率只有22%左右。
这还不是唯一的困难。因为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对财务管理、商业战略等并不擅长,再加上参与创业的大多是在校学生,他们的创业团队人员流动较大,怎么管理好团队成了令他头疼的一件事。并且,在创立公司后,当初一起创业的3个股东也退出了创始团队,“一个是因为身体原因去日本看病了,一个经管学院的同学是去美国留学,还有一个同学是因为学业压力太大选择退出”。
此外,要想让自己的太阳能发电产品获得市场认可,他们越发觉得原有的产品设计需要改进。“如果只是一块板子,谁会用得上呢?”可是这又意味着,他们还需要熟悉工业材料和工业设计、电路设计的人员加入团队。
从一个研究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大学生,到开公司的创始人,刘一锋所面临的问题远比想象的多。
28位高考状元和创业“顾问团”
为了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八度阳光团队在清华大学的论坛上发帖,招募材料学专业与电子工程学专业的同学加入,“当时起的标题很嚣张——《我们只要最强的人才》”。帖子发出去后没多久,就有不少清华的同学来响应了。那几天,他们每天都需要抽出2~3个小时“面试”他们。通过这次招募,以及团队内其他朋友的介绍,一些“高考状元”陆陆续续加入了这个创业团队。
侯雨默是北京市海淀区2013年高考文科第一名,也是最早加入“八度阳光”创业团队的高考状元之一。那时候“八度阳光”团队的技术研发已经较为成熟,刘一锋想成立公司正式创业,但他是“技术宅”,对商业模式、投资融资等公司经营问题并不清楚,所以就招募了同样来自清华、学习经济管理的侯雨默加入团队。
刘一锋对这位最早加入创业团队的高考状元很感激:“从充电的小产品做起,先打造一个爆款的经营策略就是她提出的。”加入团队后,侯雨默还负责拟定了一份团队在京东众筹资金生产“光电宝”的众筹方案和商业计划书。
同样给刘一锋做“商业军师”的,还有2014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状元李强。他还记得,当时八度阳光公司刚成立,自己被同学院的学姐介绍加入这位高中校友创办的公司。大多数时候,他们都在微信群中针对刘一锋提出的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有时讨论初创公司的商业策略,有时分析竞争企业的产品,有时也会讨论财务和风险控制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身为技术创业者的刘一锋不擅长的。在李强看来,自己和其他加入八度阳光创业团队的高考状元一样,扮演的角色是“顾问团”。“我们更多的是从外界的眼光和角度来评判他们的创业,来审视他们的战略是不是正确可行的”。
事实证明,这样的“顾问团”对刚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来说有特殊作用。李强还记得,2015年,八度阳光公司设计了一款太阳能背包,把单晶硅柔性板发电模块贴在背包外,但这个想法被“顾问团”否定了,“因为使用场景太少,大多数人也用不上”。
马乐是另一位曾加入“八度阳光”团队的高考状元——2013年宁夏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他在2015年的夏天加入八度阳光,帮忙处理一些法律事务。“一些合同会让我帮忙审阅,有时会协助起草一些文件。”一直到现在,这位清华法学院的在校生也会给八度阳光公司的一些合同、协议提出建议。
产品设计、电路板设计研发、社交媒体运营、市场营销、法律事务……从公司成立至今,在技术研发或运营管理的岗位上,先后有28位高考状元加入八度阳光的“创业顾问团”。
谈及参加“顾问团”的经历,正在清华大学法学系就读的马乐说,在创业公司参与法务工作,意味着必须提前踏入社会,因此他们把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复杂多变的企业实践中,把自己的想法真正落实。
在李强看来,参加“创业顾问团”的经历对他最大的影响是对未来的计划更加明确。在八度阳光,他曾参与公司融资的业务,这让他对企业融资开始更感兴趣了。“以后更想去做PE/VC(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基金),去帮助更多企业融资和成长,把点子落实成商业行动。”
遇到忽悠
这群高考状元的加入让八度阳光的创业之路慢慢走上正轨,但在真正成立公司后,他们才发现创业之路还潜藏着很多风险。用刘一锋的话说,在刚创业的时候,“总是会有人来忽悠你,而你又看不清他们的套路”。
2015年6月,八度阳光刚成立没多久,有一个自称给爱玛电动车代工,拥有丰富电动车从业经验的人找上门来,希望参与投资合作办厂,双方相谈甚欢。但在开始合作后,这位“业界前辈”拿着200个他们研发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光电宝”跟其他人交换,还提出向这群大学生创业者借钱。
种种蹊跷让他们疑心渐起。于是,刘一锋请一位浙江大学的朋友去温州查一下这位“行业前辈”的工厂,结果发现工厂和地址都不存在,这位“行业前辈”只是一个电动车零部件供应商,想获得单晶硅柔性板太阳能发电技术后,再去找其他投资人入伙。
这件事给刘一锋和他的创业团队上了一课:在以后的合作中,都会注意核查对方的真实身份和实力。“毕竟在创业大潮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人是没有足够能量和实力,就会瞎忽悠的”。
另一次“被忽悠”的经历更让他们无语。2015年7月,河北某县来到清华大学寻找招商引资项目。听说八度阳光公司后,当地提出给予项目扶持资金、土地优惠政策等,还答应把当地的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发包给八度阳光负责。
当时八度阳光公司正愁单晶硅柔性板生产线的建设问题,因此,在与该县招商局负责人深入了解情况以后,刘一锋决定在该县落地办厂,把一批研发和生产设备从北京搬过去。
但在厂房项目开始施工后,当地政府表示因为财政竞争等缘故,之前许诺的扶持资金不能到位,至于之前许诺的厂房土地使用价格的优惠,则因为土地管理政策的要求,需要按照当地挂牌价格缴够费用,并且取得一定税收之后,才能返还相应的土地使用减免费用。
“那块地本来说是5万元/亩,后来又涨到8万元/亩,后来他们又说10万元/亩。”刘一锋回忆,这对于当时刚刚初创的八度阳光公司意味着,需要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土地成本,之前当地政府承诺的土地使用减免费用也需要在多年以后才能收回。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八度阳光并没有足够的预算购买土地,但因为研发设备和人员已经搬迁过去,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留在当地建厂,但大大压缩了规模,暂借当地职教中心的厂房建设了一条小型生产线。
有了这些“被忽悠”的经历,刘一锋在创业的时候更加重视契约精神,“凡事要有一个白纸黑字的约定再去实际推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