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高考分数很高,可入校一年所欠学分就达到了退学程度;有的曾是父母眼中的骄傲、老师嘴里的标兵,入校后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更有的,以前健康、快乐,现在却因一句话走上绝路……谈到每一次的学生违纪处理、突发意外事件,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都深感惋惜和责任重大。
“我国的教育发展是断链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面,没有链接好。”白华说,从中学的“保姆式”到大学的“彻底放手”,大学新生面临诸多困惑,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2003年,长安大学新生教育工程启动,并于2008年正式立项,同时被纳入校重点建设项目。经过10余年探索,如今,已形成包括6大模块、60个必修项目、95个选修项目在内的全方位系统性工程,从而帮助新生“入好门、学好业、走好路、成好才”。
从1个月延长至1年,6大模块构建全套“系统”
参加入学典礼、参观校史馆、接受军事训练、听安全健康讲座……这些新生教育方式几乎是每个高校新生入学的必修课,但在长安大学,通常为1个月的新生教育被延长到了1年,“这套计划的推进实施,是个逻辑递进的过程。”该校学工部部长张骞文表示。
新生教育工程包括6大模块:入学与适应性教育,通过学籍学分制政策学习、校情校史学习、生命安全与心理教育等,帮助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素质与养成教育,通过军训、文明班级、宿舍创建,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集体生活习惯;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通过举行校友报告会、院长沙龙,开设职业规划课,增强专业认同感,主动规划大学生活;同时还开展学风培育与学务指导教育、成长与发展教育、奖励与资助教育。
在张骞文看来,新生教育工程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在于整合了资源、形成了系统”。这个系统不同于以往的“单一体”和“讲授灌输”机制,它打破了单一部门负责的局面,构建起学校统一领导,多部门、各院系、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共同体”机制。
“虽然不可能把4年的事情全部在1年内解决,但新生教育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大学的认知,让他们带着自主意识进入大学学习,这也正是高校办学的目的。”白华说。
适应教育:从精神到物质,从“济困”到“强能”
刚入学时,自由轻松的氛围让该校工程机械学院学生黄栋一度失去了方向。“那时的我整天无所事事,上课从没认真听过。后来实在无法控制自己,只能用拳头疯狂击打头部发泄。”黄栋说。
幸运的是,在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中,黄栋的状况引起了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注意。经过老师的悉心开导,黄栋参加了新生心理培训,他的抑郁症状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不仅如此,通过成长与发展教育,黄栋还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加入了学校文艺社团。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应试教育背景下,独生子女适应能力差,入校后遭遇‘新秀墙’的新生不在少数。”每年,长安大学都会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举办心理讲座,让每名新生都知道心理咨询中心的地址和电话。
目前,心理咨询中心一年接受的个体咨询已达600余人次。与10年前相比,学校老师和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也有了转变:不再认为做心理咨询是“看病”,而是为了有更好的提高。
除了帮助新生走出心理困境,地处西部、农村生源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的状况也促使长安大学将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列为新生教育工程的重点之一。
靠着从亲友处东拼西凑来的几千元和助学款,李永胜才得以成为该校工程机械学院的一名2015级新生。他一天的伙食费只有8角钱,为抢一碗免费汤,他常一路小跑到食堂。是学校的帮扶政策和老师同学的关心,让李永胜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在长安大学,每年经过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7%,而像李永胜这样特别困难的学生占12%。学校为这些学生建立起从物质到精神、从“济困”到“强能”的完整帮扶模式,将传统的保障型资助提升到发展型、教育型资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上学、上好学。
学校实施的“精准资助”机制,让贫困学生感动。每年,学校都会搜集、分析学生食堂的消费数据,发现有花费极低、特别贫困的同学,学校会采取“隐形资助”方式,将资助金直接打到他们的饭卡上。在长安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奖学金的人数,每年占到全校获奖人数的40%以上。
学业教育:艰苦类专业,认同感提升6成
作为一名调剂生,2013年入学的方唯振曾对就读的遥感专业心生抵触,他找到辅导员说:“我对遥感没兴趣,要转专业。”可是,辅导员的反问“你知道遥感是学什么的吗”,让他无言以对。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方唯振去听了专家、学者和杰出校友的报告,选修了职业规划课。没想到,渐渐深入的了解竟让他对遥感产生了兴趣。1年后,方唯振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并主动放弃了转专业的机会。如今,他已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凭借“挑战杯”金奖成为学校的“十大科创风云人物”。
以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为特色的长安大学,开设的多为艰苦类、面向基层服务的专业,像方唯振这样对艰苦类专业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不在少数。以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为例,新生专业调剂率一般在50%左右,最高时达80%。
如何稳定这些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了解艰苦类专业?新生入学伊始,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就开设了由教授、博导讲授的专业概论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世今生”,并看到光明与挑战并存的“未来”。通过学科专业与职业认知教育,艰苦类专业的新生认同感已从2003级的20%左右,上升到近年的80%以上。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学风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公路学院为例,新生自我管控力弱、沉迷游戏,使该院的退学率一度居高不下,退学人数有一次竟达12人。如果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能否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学风引导?
2009年,班主任制在公路学院试行。同时,“黄牌警示”和“挂牌考试”也成为学院的两张王牌:“黄牌警示”,即对每一学期期末考试挂科两门以上的同学,开展警示谈话和“一帮一”助困活动;“挂牌考试”,是在每学期期末考试期间,对全体班、团干部及学生党员实施亮牌参加考试,以标识牌亮明身份,倡导诚信考试,发挥学生干部榜样示范作用。一系列措施之后,公路学院的退学率明显下降,近几年平均每年仅有三四名学生被劝退。
“对长安大学来说,新生教育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减少了该校新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这一角色转变中出现的焦虑现象,减少了因恐惧艰苦类专业要求退转的现象,减少了因不适应学分制考核批量挂科的现象,也减少了因不适应奖惩测评等考核受挫的现象。”张骞文说。
本报西安6月1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