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杰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中专生能走多远”:为职校生授课,给本单位编教程,带出22名工班长
□“金银潭站有多少台保护装置?”“13台。”几乎没有迟疑,孙宏杰脱口而出
□孙宏杰每年至少完成1条线路3本以上图纸的汉化工作,每本图纸A3纸大小,300多页。
□从业12年,孙宏杰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
每天,伴着熹微晨光,穿梭在武汉三镇的4条地铁线,输送着日均200万名乘客。夜晚,地铁收班,一群“男保姆”钻进线路各个供电所,做着1981台供电保护装置的维护工作。
上月初,这群保电“男保姆”中的佼佼者、42岁的孙宏杰,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奖项海推海选,竞争激烈,孙宏杰从“大城工匠”类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从2004年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至今,孙宏杰一直工作在武汉地铁供电维修一线。板寸头,皮肤黝黑,鼻梁上架着1000度的厚镜片,沉稳、憨厚的外表背后,他用12年时间,创造了武汉地铁多个“第一”:第一任供电班长,第一任试验班长,第一位市技能大师,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授牌的“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中专生能走多远”:为职校生授课,给本单位编教程,带出22名工班长。
102个车站1981台设备了然于胸
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机电部供电车间有25个工班,孙宏杰身兼两职:供电车间主任技师,供电试验工班班长。
试验工班是2011年年底,在孙宏杰建议下成立起来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测试地铁供电保护装置功能,起着类似“安全哨兵”的作用,防患于未然。简而言之,当保护装置检测到的电压、电流值超过设定值,开关迅速断电,从而保护供电设备免受破坏;同时,避免保护装置出现故障或老化。
武汉地铁已运营的4条地铁线,共有102个车站,每个车站有1座变电所,每座变电所有数台保护装置,总共1981台。孙宏杰的工作,是把有问题的保护装置找出,维修或更换。
1981台供电保护装置,每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试验,全靠孙宏杰带领18名组员完成。为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这些工作全在列车收班后进行。深夜11点提前半小时到岗,凌晨4点完工,孙宏杰一年有1/4的夜晚在车站变电所度过。
“金银潭站有多少台保护装置?”
“13台。”几乎没有迟疑,孙宏杰脱口而出。
采访时,记者发现,哪个站的哪台设备是什么情况,在孙宏杰脑中一清二楚,不需要去翻资料。
对于孙宏杰的“好记性”,同事们一点不感到意外。在武汉地铁系统,孙宏杰在大家眼里是出了名的“业务熟、不怕苦”。
孙宏杰把这归结于每一天日常工作中的一点点积累,“在这个岗位上,就要把这个岗位上的工作做好”。
一个事例,或许可以为此写下注脚。
按照惯例,每一条地铁新线从建成到运营之前,各个部门都要做好相关检测、试验。隧道工地上灰尘骇人,即使戴上口罩,1个小时后鼻子与口腔内也全是灰。
架着眼镜的孙宏杰戴上口罩,在阴冷潮湿的隧道里,哈口气,镜片立马起雾,阻挡视线,影响试验进程与准确率。孙宏杰索性直接扯下口罩“裸奔”,继续埋头试验。到了吃饭时间,得用两盆水,才能把鼻子与口腔里的灰尘清洗干净。
每年汉化900多页英文图纸
孙宏杰1992年毕业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编辑注),被分配到武汉铁路局汉口供电段,2004年,孙宏杰转到现有单位。2011年,他参加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与硕士生等高学历专业人士同台竞技,获得第五名,是除供电局系统外的最高名次。其后,孙宏杰为武汉地铁赢得首个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自此一发不可收。
在众多荣誉面前,孙宏杰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技术工人”。
2009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10kV保护装置出现面板黑屏、花屏故障,原设备厂家张口要价1000元/块。“太贵了。”孙宏杰一想,干脆自己尝试动手改造电路板,修复这个问题。
检查了面板黑屏、花屏的原因后,孙宏杰判断,可能是显示单元板子出现故障。于是他思索,是否可以找到其他的元器件替换。
可是现成的显示单元线路板买不到。孙宏杰来到汉口前进四路电子一条街,一连找了五六天,希望找到类似元件。
相似的线路板装上去,结果显示不太亮,仍然等同于黑屏。孙宏杰没有气馁,经过多次试验,他尝试增加电阻及其他电子元器件等多种办法,最终,他试验的第一台10kV保护装置面板显示正常了,而成本只需90元。
经过1个多月的试运行观察,孙宏杰做的改造线路板大获成功,得到部门与公司一致认可。这批更换了面板的装置一直正常使用至今。此举,为公司节约经费50余万元。
在孙宏杰案头上,一本电子技术类的英文词典,已被翻得脱了线。这本词典,是孙宏杰10年前专门在新华书店买的。
原来,随着地铁技术日新月异,设备品种众多,武汉地铁供电车间图纸仓库中,近千册供电专业图纸中,重点图纸约占三分之一,全为英文版。
要全面掌握地铁供电设备和运行维护情况,必须吃透这些图纸。孙宏杰是公司第一个主动汉化供电专业英文图纸的人。
国外的视图模式与国内不同,汉化时,不仅要翻译文字,还要重新画图和标注。孙宏杰坦陈,自己英文“水平很烂”。为把“天书”变得通俗易懂,孙宏杰采取的全是“笨办法”:一手拿图纸,一手拿词典,一个一个单词查。
“一开始,翻译、整合一页图纸,至少要两个小时。”日积月累,孙宏杰每年至少完成1条线路3本以上图纸的汉化工作,每本图纸A3纸大小,300多页。同时,他还要对数量巨大的供电保护装置电子程序进行汉化。
所有汉化后的图纸,孙宏杰并不是“自己看懂就行了”,而是上传到云盘,无偿供同事分享。
“刚上班的电工一般看不太懂英文图纸,汉化后也许可以帮大家迅速进入状态。”孙宏杰说。而且,试验工班要在全线车站流动做试验,纸质图纸不便携带,上传云盘后方便大家用手机查看。
25个“尖刀班”22名工班长由他培养
在武汉地铁供电车间,25个供电工班中的试验工班,被喻为解决问题的“尖刀班”。而25个工班中,22名工班长由孙宏杰亲自培养。
作为试验工班班长,孙宏杰至今带出的徒弟已有近百名。而孙宏杰带徒弟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严”。
在武汉地铁供电系统,每一次处理故障,都被当作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绝佳机会。每次处理完故障,孙宏杰要求徒弟们回去后必须总结成文档,当众讲演,被提问回答合格后才能通关。一次,两名徒弟处理完一处故障,光讲演的文稿,就被孙宏杰要求重写了3次。
2013年,武汉地铁运营公司举办了一场职业技能比赛。进入决赛的前6名选手,就有3名出自孙宏杰所带领的试验工班。2015年的职业技能比赛,前10名,试验工班占4席。
工作中,孙宏杰有两个习惯:无论国内外哪座城市地铁出了意外状况,只要能搜集到的资料,他都会和同事们讨论分析,进而对照检查。不论哪条线路设备出现故障,不论事大事小,他都坚持到现场。“不是认为同事和徒弟排除不了故障。”孙宏杰说,只是希望自己起到安全员的作用,让他们工作起来更加没有顾虑。
几年下来,供电车间想学习、爱学习的员工,以能进入试验工班为荣。而孙宏杰收徒弟的标准,也不是理论成绩有多好,而是这个人是否好学。
目前,公司也有计划地输送一批批年轻人到试验工班,这里成为技师骨干的成长基地。
带徒弟的同时,孙宏杰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多部培训教材,并结合新线设备开展了大量实操演练,为供电车间人才培养与储备打基础。
从业12年,孙宏杰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去年腊月廿九中午1点,孙宏杰接到王家湾变电所出现故障的抢修电话,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处置。直到大年初一凌晨3点多,才结束工作回到家。
不过,回忆12年来的工作点滴,总有些瞬间让孙宏杰津津乐道。一次,他和两个徒弟凌晨3点排除完故障,仍余兴不减,一直讨论到凌晨5点才各自休息。年过40,精力不比从前,但在他心里,能和同事们一起开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每处理一项故障都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