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科技新闻》称之为“基因治疗研究初露曙光”的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这个从2004年诞生起就饱受争议的药物,目前不但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甚至在医学界也不被大多数医生知晓。而知晓的医生,多数也并不推荐和认可。
“原因众多。首先是,药厂的说明书就是错的,他们把它(今又生)宣传为广谱抗癌药,从临床上看,它并不能单独用药起作用。其次是,很多内科大夫惯于静脉注射,往往无功而返。因为今又生是一种腺病毒制剂,必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还没到肿瘤部位,就被人自身的免疫机制消灭掉了,当然没用了。”多年来一直从事今又生临床研究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珊文教授,把这种药不被认可的原因归结于此。
今又生由正常人肿瘤抑制基因p53和改构的5型腺病毒重组而成。后者起载体作用,携带治疗基因p53感染肿瘤细胞,替代肿瘤细胞中不能正常表达的p53。
张珊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为了克服免疫反应,提高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将p53基因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内,例如直接瘤内注射,或经肝动脉泵注射,或腹腔灌注。“今又生消灭肿瘤细胞的速度是赶不上肿瘤细胞自身生长速度的,单独使用总是无效的。”张珊文说,“p53基因药是放疗、热疗和化疗的基因增敏剂,结合治疗就能把放疗、热疗和化疗的治疗效果提高几倍、几十倍。”
2009年5月,美国权威肿瘤研究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张珊文的论文,其研究结果显示,42名患者联合使用p53基因药物和放疗治疗鼻咽癌,比单纯使用放疗的对照组(40人),患者的5年生存率(衡量肿瘤治疗疗效的金标准)提高了7.5%。
张珊文说,在探索肿瘤的p53基因替代治疗,结合放疗、热疗、化疗的机理和方法,提高肿瘤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上,近些年已经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案例。除了鼻咽癌,p53结合放疗治疗局部进展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比单纯放疗提高了17.5%。甚至在传统治疗方法很难见效的胰腺癌治疗上,也有生存期超过4年的临床治愈案例。腹腔灌注p53结合腹腔灌注热化疗治疗癌性腹膜炎,是传统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但这些案例很少被同行所关注。“现在的科研环境就是这样,大家都只关心自己那一摊,老死不相往来,没人去关心别人取得了什么进展。”张珊文说,“甚至有的医生,自己一支今又生都没用过,却到处说今又生无效,他们习惯于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张珊文引述发表于2014年《自然》(Nature)杂志上4大癌5年生存率的演变数据说:“结直肠癌、肺癌5年生存率40年来无明显提高,说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手段已经走到尽头,不找寻新的治疗手段,再过50年我们还在原地踏步。”
张珊文认为,基因治疗是未来癌症精准治疗的方向:“世界已经进入了精准医疗的时代,就是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p53基因治疗只是打开了精准医疗攻克癌症的一条道路,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基因治疗药问世。”
张珊文教授表示,目前基因治疗药物对病人的已知副作用仅限于自限性发热,俗称发烧;而出现医患纠纷时,对医生产生的副作用则是被医院领导视为“麻烦制造者”,不但得不到支持,还经常被呵斥。“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都不能接受,可想而知基因治疗的推广难度了。”张珊文说,“现在愿意尝试基因治疗的患者,都是用传统治疗手段无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的。”
作为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在诞生之初曾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06年3月,权威期刊《药物发现自然评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和《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中,有两篇综述介绍了中国p53基因治疗结合放疗的成果,并认为是癌症治疗的新领域,为西方同行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而在张珊文看来,这扇窗户刚刚推开一条缝就很难再打开了,而且在中国同行中,愿意通过这个缝看一看的人都很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