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80后退出“年轻人”阵营了吗

张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4日   12 版)

    打击总是接踵而至。与新同事聊起他正在采写的稿子,我说:“这些不同职业和背景的年轻人对同一件事情感兴趣……”他下意识地纠正了我:“他们也不都是年轻人啊!”

    我以为他会举出一些长者的例子,哪知他的解释是:“很多人是1980年到1986年出生的。”

    “what are you弄啥嘞?”生于1980年到1986年,如今不算“年轻人”了吗?我瞬间感觉受到了暴击。

    新同事看出我的表情变化,又做了一番善意的解释,但是我有点懵了,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忍不住把这件事情发到微信朋友圈,第二个打击很快降临。一个好心的95后同情地回复了我:“老师气质年轻。”嗯,原来我最多算“气质年轻”,归根结底还是不年轻了。很多年前我对保养有方的老人家也是这么夸的:“您看上去可真不像有70岁啊!”

    我真的不是玻璃心。对于这个话题,我的同龄人就很有共鸣。有朋友表示,被这暴击“溅射到了”。

    关于当今的年轻人标准,一位24岁的姑娘是这么跟我科普的:95后是三分熟的牛排,90后是五分熟,80后算是七八分熟吧!

    这位“中华纯净少女”你知道吗?有个比你大几岁的妹子早就在社交网站上感慨过了:一个有关护肤的问题,有人写了长篇大论的回答,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是一句“我这个93年的老阿姨也曾青春过”。“老阿姨”,生于1993年,不是93岁。

    假如人生是一块牛排,我以为自己还带着鲜红的血丝呢。80后早已不是“小鲜肉”,但是离腊肉还差了很多、很多的风吹日晒不是吗?中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可变老是我还没来得及考虑的事情,哪怕从今年起发现自己鬓角冒出了白发。我的理想都还没摸到边儿,我刚刚还在跟朋友哭诉高不可攀的房价,我纵使没有宏伟目标,总还渴望人生拔高——在这些小家伙那里,怎么就突然一拳被打到养老院门口了?

    我不是不想长大的“巨婴”,也从来没有看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样的电影。我还一直以为青春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我们80后可以算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们的成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国家的腾飞。我们小时候被称为“小皇帝”、“小太阳”,那是在中国家庭经济条件好转、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的特定时期诞生的词语,一度爬满了我们的小学作文簿。后来我们总听人感慨80后是“垮掉的一代”,有点不服气,有点不在乎。现在,我们应该还没有垮掉,正准备当社会中坚,不会又变成“早衰的一代”吧?

    不管怎么计算,我三十而立,都算得上青年。以职业生涯来算,就算工作到60岁,我还只迈过了四分之一呢。 今年五四青年节,联合国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严正声明”: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15岁到24岁之间的群体。网友们纷纷表示哭晕在厕所。问题是,联合国内部,各机构对“青年”的界定也并不一致。有人说,过了24岁只配到联合国门口跳广场舞了吧?

    问题是,我还没来得及到联合国门口逛一逛。我还有大把的人生计划等着一个一个去打上对勾或红叉,甚至我还总想着有很多事可以先偷偷懒,有很多朋友可以一起“杀时间”。我刚刚买了奶瓶和婴儿提篮,准备迎接下一代。我必须像个“青年”那样去生活。

    玩笑归玩笑。新同事无心的打击其实没给我留下多大的心理阴影面积。我采访过1908年出生的经济学家杨敬年教授,弟子们称他“人生从百岁开始”。他的前半生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耽误,但他八九十岁起又在学术上获得了新生,至今笔耕不辍。他几乎不怎么出门,可他每天关注“外面的天气”。

    他今年108岁。我相信,他仍在“年轻人”的阵营里。

    影帝梁朝伟在银幕上跟巩俐张曼玉亲过吻过,跟汤唯章子怡床上深情过,他的最新女搭档是1989年生人。看看知天命之年的梁先生,我们80后必须对人生下半场保持憧憬。让我们退出“年轻人”阵营?弄啥嘞!

    80后退出“年轻人”阵营了吗?你怎么看?欢迎给中国青年报“青年之声”投稿表明态度。我们的邮箱是voice@cyol.com

“我只是想做喜剧”
意外蹿红是种怎样的体验
怎样拥有一艘友谊的小船
80后退出“年轻人”阵营了吗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