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2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十年教改路 厚积薄发时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学综合改革之路(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6日   04 版)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追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快速发展,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确改革的重要性。不要缝缝补补的改革,只走目标明确的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建成特色鲜明的工程师院校,世纪学院沿着经验回流、系统设计、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路径,深化教学改革,拉动综合改革。自建院以来,学院的校内教改立项项目超过120个,申报市级教改项目9个。在2015年召开的本科教学大会上更是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以工程师职业角色的能力需要为主导,以CDIO的理念、大纲和标准调整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因材施教 学生成长有迹寻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坚持内涵式发展,充分认识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直面生源特点,只有精细化的管理,开放性的尝试才能让改革的成效落到实处。

    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规律。学院外语系分层导学导师制就是一个有益尝试。外语系从新生入校起即安排专业课老师辅导,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入学后松懈的学习态度。而专业课老师直接负责班级也可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培养工作,通过与学生深入的交流,导师们往往能够及时微调教学计划并制定出更符合学生特性的导师导学方案。

    世纪学院的4月,赴北邮访学候选学生答辩正在进行,交换生选拔陆续开始,各种学科学习方法的培训也相继开课,学院不仅为学习能力卓越的同学提供深入学习的平台,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也持续开展帮扶工作。

    没有交流、没有回应,教育等于没有发生,每一个学生都是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世纪学院没有漫长的历史,没有富余的师资力量,但却把每一个学生的事情都当做最重要的事。改革的成败,内涵建设的落点原本就在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中。

    搭建平台 创新创业土壤厚

    智能台灯、战地摄影机器人、老人安全报警系统、百里山水画廊旅游社区等等有趣而实用的课题出现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答辩会上;在学院综合服务楼的三层有一片彻夜通明的工作室,同学们正在为自己的创业梦想迈出第一步;利用课余的时间,通信系创新实践团队邀请专业老师为大一新生们带来了生动的实验课——“仪表之旅”。在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的校园里,和创新创业有关的故事远不止于这些。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世纪学院的做法有史可循。

    自2006年起,学院就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的内容,并且以世纪讲坛为平台举办各种创新创业讲座。学院的就业大赛和创业大赛每年轮流举办,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除此之外,世纪学院采取重点培养、专项突破的方式,自2006年起组织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已投入经费620余万元,先后资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18项。学院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以学科竞赛为广阔平台,带动创新教育。2013、2014年世纪学院连续两年获北京市教委学科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奖,荣获2013年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组织院校称号,2014年受邀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学科竞赛总结表彰会。建院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25项59人次获国际奖项,122项242人次获国家级奖项,599项1676人次获省部级奖项。

    总结经验、厚积薄发,在全国掀起“双创”浪潮的今天,世纪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蓬勃地开展起来。2015年,学院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下设7类工作坊,共计12间工作室,并在基地框架下与河南华星粉业集团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新学期初,学院特别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聘请原神州泰岳销售总监张长江担任教务处副处长,专项负责该工作。中心通过宣讲和选拔等环节遴选出创业意识强的学生,正式开设“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选修课”,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学院特别邀请英国企业家Dominic Marrocco来院教授“科技的商业化管理”创业课程,与极客学院联合打造创新创业与网络教育基地,荣获“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称号,聘请北京邮电大学MBA中心优秀学员为特聘导师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创新创业。

    系统联动 培养质量再提高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浪潮下,学院各部门统一思想,系统联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中心明确的活动。

    为了给学生一个离梦想最近的明天,世纪学院的老师们精心设计,事必躬行。无手机课堂和优秀学生报告会为学风建设扬起了旗帜,拥有台灯的图书馆阅览室和面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为管理和服务启发了灵感。

    有一位“欢泪老师”,她坚持更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用互联网思维解读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有一堂朋友圈里的“自修课”叫做“青椒小课”,它是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青年教师们坚持不懈和同学们分享手工艺的芳草地。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堂还是课外,世纪学院的老师们都在为自己所授课程的教改深入探索。

    在深化综合改革的全面探索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笔者与前文提到的战地摄影机器人的设计者付万豪同学交谈时得知,该同学已经被理光研究所录用。“我去理光,他们正是看重我参加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经历吧。”这位同学笑着向笔者讲述。然而,综合素质的沉淀怎会仅止于一项活动经历呢?学院七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达到较高水平,3000余人就业于国有企业,600余人考取国内外各大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世纪学院为人才培养呕心沥血,改革奋进的岁月已使所有疑问的答案呈现出来。

    (高莎)

刀尖上的舞者
世界首颗12U立方星搭载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英国驻华公使:公投结果完全不会对英中关系产生影响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为了飞向深空
警惕新型毒品入侵校园
十年教改路 厚积薄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