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观察

每当大事发生,每个人都不想缺席

张恒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1日   11 版)

    和6月道别的那两天,我看到最有意思的一条段子来自徐达内,他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反正我最支持华生!还有福尔摩斯!”

    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写的是《神探夏洛克》里面的人物,毕竟英国刚刚公投。上个月,我看到新闻,282名英国文化名人在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表联名信,呼吁民众投票留在欧洲。其中就包括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扮演者“卷福”(迪克特·康伯巴奇)。联系到这些前因后果,我断定徐达内是支持英国留欧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统派,是我的“敌人”。

    虽然是英国人在投票,但距离伦敦12306公里之外的北京,以及我分散在中国各地的朋友发表了不同意见。每当大事发生,每个人都不想缺席,朋友圈里,总是要说点什么。我看到最具中国特色加朋友圈特色的一个说法是:英国和欧盟的关系,就像一个微商代理群。一开始,大家为了发展下线,为了互推彼此卖的货,建立了这个群,每天发一些正能量文鼓励对方,同时发发红包,结果英国看到来自中东欧一些只抢不发的“代理商”进来了,接着法国、德国还想实现微商的共同富裕,英国终于忍不下去,愤而退群。

    语言即信息。多年以后,人们研究当下的中国历史,从一个段子里就可以知道,微商曾经多么火爆,以致能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这大概可以算我们的时代面貌之一。当然,远非全部,至少我的朋友圈里还有淘宝小二和网红女郎,还有段子手和鸡汤大师,还有拉票的父母和积“赞”换奖品的亲朋好友……我写这些,真的没有调侃讽刺或者轻视之意,曾经我也烦透了做微商的朋友和那些整天发莫名鸡汤的亲人,甚至将他们拉黑。但后来有一天,我也厌烦了满屏家国情怀,全部是风云大事的朋友圈,于是,我认识的人又全部聚到一起来了。碎片越多,才能拼出一个越接近真实的世界。

    即便如此,我也知道,大多数时候,我仍然会屏蔽掉那些不感兴趣的信息。很多App,也在帮助我达成这个目标——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等等,都号称根据我的兴趣推荐信息。电商也在研究我的兴趣,有次我给表哥找一种类似小棺材的把玩件,大概是因为辨识到某个关键词,过几天网页右侧便开始出现寿衣的推荐信息。他们当然也是好意,人生苦短,谁不愿意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自己感兴趣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呢?这些号称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正不断为我们构建一个没有兴趣之外信息的结界。

    英国终于通过公投决定脱欧后,我就不断绕过那些调侃、讽刺或者一脸严肃探讨英国人多么无知、多么意气用事的信息。它们太无聊了。几乎从一开始,我就是一个“脱欧派”。这一部分出于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我从根本上就不喜欢那种拉帮结派撑场子的做法。我更喜欢的是,个体和自由。

    国与国的问题,当然比个体复杂很多。我看到卷福签署的那封联名信里写道:“自从加入欧盟,英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具创造力与想象力,一旦脱欧,我们的创造性将会减弱。”这让我着实有点莫名其妙,好像凯恩斯、以赛亚·伯林、弗吉尼亚·伍尔夫、莎士比亚——我这里并不打算表演背人名的游戏,只是想说,英国最具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时代,和欧盟没一便士的关系。记得有一次,我看维特根斯坦的传记,提到他在剑桥遇到的那些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一批人时,曾暗下决心,每天存下一块钱,此生一定要到英国去一遭,朝拜曾经显示过人类智慧奇迹的国度。那个时候的英国,当然不属于欧盟。

    我对英国人民是有信心的,起码比四成多的英国留欧派有信心。我一点也不担心那些留欧派一再强调的种种可怕后果——哪怕最终,英国真的失败了、没落了,英国人民危机重重,那也没关系,至少它距离北京有12306公里,对我很难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只是戴着一副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有色眼镜,看了一场政治剧——我当然希望它能有个美好的结局,可这一切,不归我掌控,也不归我朋友圈里那些声称说看到了未来的评论者掌控。再好的编剧,都写不出未来的故事。

    在徐达内发了那条朋友圈的第二天,我才意识到,我理解错了。他说的华生并不是《神探夏洛克》里的约翰·H·华生医生,而是经济学家华生,他同时还是万科集团的独立董事。就在“约翰·H·华生”为英国脱欧与否焦虑时,经济学家华生在为万科管理层和大股东宝能系的控制权争夺战而忧心忡忡。

    这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和我的朋友圈里同时上演的一场“宫斗”戏,持续了将近一年。华生在《中国证券报》上发长文,披露了万科董事会的诸多细节和内幕,令这部长剧再现高潮。于是,朋友圈里再次分裂,支持王石和反对王石的声音,轮番刷屏。就跟英国脱欧那场戏里的主角英国一样,有人喜欢,有人厌烦。不同戏文间,好像总能找到相似的主题:出走还是留下?冒险还是稳妥?对抗还是妥协?我们也总是能找到一个备受争议的主角,有人喜欢,有人厌烦。唯一不同的是,现实中没有万事都能逢凶化吉的“主角光环”,再重要的人物,都可能因为走错一两步,遭遇致命的结果。在天气变得越来越燥热的6月底,王石就走进了危险的一局。

    然而这一切,在朋友圈里或语调调侃,或严肃认真的出现,其中关涉的每一个人物,都在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而我们,则在拥挤的地铁里、在蝉鸣聒噪的路上、在开着冷气的商场里、在因为暴雨延误的候机室、在公园的树荫下、在温柔的床上看到每天上演的、发生在他人身上的这种种剧情,我不知道,到头来,我们是否会从中得到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每当大事发生,每个人都不想缺席
“路边新闻社”:一群偷听故事的人
从刷新父母的订阅号开始
圈里人说话,不懂别插嘴
真好,你还活在我的朋友圈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