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7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南大高研院举办“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空间生产”学术工作坊

陈勇(南京大学高研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1日   02 版)

    近期,南京大学高研院成功举办“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空间生产”学术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以“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空间生产的特殊性”为焦点,围绕空间生产的“中国问题”“中国经验”“中国范式”,着重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的理论和实践。本次工作坊专门邀请国际著名地理学家和空间研究的领军人物大卫·哈维教授作主题发言,并邀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谢尔茨、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四川大学阎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人民大学唐克扬副教授等学者,与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捷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鲁安东教授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南京大学高研院院长周宪教授主持了本次工作坊。

    在开幕后的主题演讲中,哈维教授从地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将历史唯物主义升级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以地理空间角度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方式,并指出必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才能真正理解资本主义如何实现时空压缩和资本积累。他认为,唯有研究“资本主义怎样生产它自己的地理”的问题,才能真正理解资本主义如何实现空间上的扩展。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各位与会学者就“空间生产理论”“空间生产实践”等进行了交流。美国洛杉矶西方学院教授、南大高研院特聘教授尹晓煌对汉语在海外华人社区凝聚中的作用,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它为各国的中国移民提供了一种“中国”意识,以及一种作为正在发展的海外中国社区的功能,随着华裔人口的迅速增长,汉语语言文化迅速发展,美国也成为汉语在海外出版的最大中心,通过对汉语在华裔生活中作用的了解,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华人移民和社会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罗伯特·谢尔茨教授则介绍了他对拓扑学和空间演变的研究,在他看来,随着时空压缩的加速,整个社会都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则关注地方生产及其对“中国模式”的意义——中国改革路径具有“地方不平衡发展、先试点再推广渐进式深入”的特点,中国的经济活力既是由地方创造的,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控制和推动。这一点既不能归结为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逻辑,亦不能归结为任何既定的社会逻辑,然而,如果忽视它,就不能对中国模式或道路作出恰当解释。

    台湾大学夏铸九教授对空间生产过程中的“反领导权”策略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唯有借助这一经由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领导权”概念引发出来的空间再现意图,才能实现空间生产的公平正义原则。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赵辰教授对“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的中国经验进行了解读,他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历史性的破坏与重建,传统城市保护理论与方法值得深入探讨。传统中国城市形态遵循“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逻辑,即城市肌理的构成是基于家庭与社会的再现性空间,而这正是当下的建筑设计所容易忽略的。

    在“空间生产实践”讨论环节,南京大学哲学系刘怀玉教授对列斐伏尔与哈维的三元空间辩证法进行了对比,他认为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哲学方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变化,进而揭示出当代世界的城市化、区域化与全球化发展的空间化转向的实质与趋势,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法理论形态与思想道路。二者的差别则在于,列斐伏尔更侧重于人文主义辩证法和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哈维则偏重非决定论和多元决定论,关注资本的弹性积累空间、时空压缩和城市化。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鲁安东教授在工作坊上作了“空间组织主体性”的发言,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立的对主体性进行空间组织的方式已逐渐解体,而空间生产正逐渐脱离于日常实践。鲁安东教授提出用“场所”来作为组织主体性并重建空间与其主体之间已失去的关联性的一种可能途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阎嘉教授则讨论了当前富有中国特色的“农家乐”的案例,他认为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农家乐”所产生的语境恰好是在全球空间和时间快速压缩与重组的时代潮流之中,它所产生的根源来自中国民间的自发性,而典型特征则是在改革开放的情势下,中国式的消费文化与外来消费文化在中国本土“在地化”的产物。“农家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公共消费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消费和审美的空间,它所建构的特定“场域”,在中国特殊的社会生活关系中具有独特的沟通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求意义和快乐的一种重要源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唐克扬副教授则以北京为例,分析了“格栅城市”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周尚意教授就“蚁族聚居区”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多数城市规划建设是将城市居民看作没有差异的理性经济人,但实际上每个人或每类人对城市居住空间商品的价值定位是不同的。而以北四村为代表的蚁族聚居区的居民,亦对居住空间质量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定位。此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童强教授、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捷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姚亦峰教授等,还分别就“上海陆家嘴国家景观”“中国大学校名书法”和“江苏省的美丽乡村”等主题作了发言。

    此次工作坊不但深入讨论了空间生产的众多理论问题,更把焦点集中于中国实践和中国特色上。作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尝试,本次工作坊特别讨论了哈维教授的杰出贡献,即他虽然是地理学家出身,但是他关注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地理学科边界的元问题,比如生产方式、空间、资本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工作坊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价值,更值得学界内外重视。

陈勇(南京大学高研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7月01日 02 版

共产主义信仰的路径在哪里
诚信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我国城市急需哪些基础设施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