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像布莱恩(Brian Oglesby)一样的无家可归者,都十分熟悉美国的食物赈济处(soup kitchen)是怎样运作的——这些赈济处由一些慈善团体或教会团体主办,免费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有需要的人会自己找上门来——他们自己进门,再排队,接着取一个托盘,打一些食物,然后找地方坐下来吃。
正因为太过熟悉于此,今年2月5日,当布莱恩走进一家名为堪萨斯城社区厨房(The Kansas City Community Kitchen)的赈济处时,他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这里不用排队,进门后,一位迎宾员先是上前问候,接着领着他找到了一个座位,另一位服务员递上菜单,还微笑地问候他,“今天过得怎么样?”
布莱恩有点不知所措,他环顾四周,还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真人秀”的拍摄现场。“他们对我非常好,就好像他们并不知道我是无家可归者一样。”布莱恩说。
布莱恩不知道的是,就在这天,这间已经运营了30多年的社区厨房进行了一场新的剪彩仪式,为的是庆祝“有尊严地吃饭(dining with dignity)”这一项目的正式启动。
“我们像在餐厅一样对待我们的顾客。”运营这一社区厨房的圣公会社区服务部主席博·海恩(Beau Heyen)说。
在社区厨房提供服务的都是志愿者,他们年龄有大有小,甚至十几岁的青少年也甘愿在这里端起了盘子。
提供给这些无家可归者的食物,也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三明治或者是一碗大杂烩汤,相反的,这些食物是通过精心烹调的。
香料拌烤鸡、土豆泥、炒豌豆、本地时蔬沙拉,这是当地一间餐厅的行政总厨迈克尔·库里为社区厨房设计的菜单之一,而库里本人也曾是一位吃过救济餐的无家可归者。
“到年中,我们会有5到6个低钠、高蛋白质、高纤维、低糖的健康食品套餐。”博·海恩说,“更健康的菜单可降低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这可以减少这些没有医保的人们需要去看医生的几率。”
“喂饱饥饿,改变生活”是这间公共厨房的信条,博·海恩觉得,要做到前者不难,要做到后者却是最难的。
根据2015年的统计数据,堪萨斯城总共有1593名无家可归的人,妇女和儿童占据很大比例。
一顿热饭真的能给这些人的生活带来改变吗?
克里斯汀(Kristen)从她在社区厨房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中,找到了肯定的答案。
她见过带着孩子来用餐的家庭。对于有的孩子而言,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在餐厅用餐是怎样一种体验。平常许多人一不想下厨就“下馆子”的生活,对于这些孩子而言,竟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还有一位在车祸中痛失12岁幼子的男顾客让她印象深刻。由于无法从丧子的悲痛中自拔,他丢了工作、家庭和妻子。当他走进社区厨房时, 克里斯汀问候他,“最近过得怎么样。”他只回答说,“很遗憾,这是非常糟糕的一天。”
克里斯汀给这位男士安排好座位以后,转身嘱咐自己的同事要额外地照顾这位顾客。很快,一份营养套餐被端上了桌,其中包含一盘配有洋葱、蘑菇、芦笋、南瓜、烤土豆的顶级沙朗牛排以及一份甜品。
当这位男士用完餐起身离开的时候,他对克里斯汀说,“您绝对不知道,这让我有多开心,谢谢。”自此,克里斯汀和这位男士保持了联络,后来,“他的姿态和面貌同他第一次走进门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好好享受一顿热饭可以改变生活。真的可以。”克里斯汀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