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1号洪峰1日在上游形成,2号洪峰3日在长江中下游形成。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城陵矶、汉口、九江、南京水位已全线超过警戒水位。
目前,长江中下游共有43条河流65站水位超警戒水位,超警幅度在0.09至2.63米;下游支流水阳江、漳河、西河、巢湖等水系有9个站的水位超保证水位,6个站的水位超历史同期……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截至7月4日8时的统计显示,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点监测的数据不容乐观。
在城陵矶河段,水位已经超警戒水位0.33米。而在九江至南京河段,超警戒水位则达0.26至1.46米。
在南方连续暴雨的袭击下,洪涝成灾点多面广,今年会不会出现流域性的大洪水?下一阶段防汛工作又将面临哪些挑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今天告诉记者,未来两个月洪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因为七八月究竟会在哪个流域出现何种形式的强降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程晓陶指出,和今年情况相似的是1983年,当年也没有形成流域性的大洪水,但在某些河段上出现了超历史的大洪水,如汉江上游的安康,那个河段历史记录是2.4万立方米/秒的流量,但是1983年堤防溃决的时候达到了3.1万立方米/秒。
程晓陶指出,历史规律是,当强厄尔尼诺出现以后转向拉尼娜的时候,我们国家的降雨就会出现偏多的现象。但是现在和历史相比,还有全球气候温暖化的因素,2014年、2015年的全球平均气温都是破纪录的,这加大了不确定性。
程晓陶指出,极端降雨在这种年份里发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但是到底以什么形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都没有办法精确预测。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对于强降水过程的预测大概可以提前一周左右。提前时间越长,准确率越低,但大体趋势是可以预测的。时间范围在3天之内的预测可以达到比较准确的水平。
马学款介绍,目前我国的实际监测水平尚不能满足精细化预报的要求,这是由于我们很多地面观测站和雷达站现在还在发展阶段,仍需大量投入。监测的精细化水平不足,在客观上限制了预报准确率的提升。
程晓陶提醒,未来两个月全国洪水形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不能排除部分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的可能;另一方面,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的一些中小河流的堤防溃决,这些地方本身堤防标准就很低,过去都是靠老百姓自己抢险,但是现在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出去打工去了,所以抢险能力反而不如以前那么强,这些土堤在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情况下决堤的可能性很大。到了大洪水的时候,抢险效果微乎其微,所以要做好老百姓及时转移避免伤亡的准备。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
根据国家防总发布的消息,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通报称,截至7月3日,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1192个县遭受洪涝灾害,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国家防总提供的数据对比显示,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今年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别偏少6%、33%、47%、76%,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1%。
郑国光表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七八月我国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南部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辽河流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
据预测,近日太湖流域仍有降雨过程,太湖水位还将继续上涨。今年第1号台风(热带气旋统称)“尼伯特”已于7月3日8时在美国关岛以南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东偏南方大约3070公里的洋面上。预计,“尼伯特”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转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48~55米/秒,即16级),并逐渐向我国台湾到华东沿海靠近,可能于7日夜间至8日先后登陆我国台湾东部和浙闽沿海,也有可能在华东近海北上。预计“尼伯特”将会给太湖流域带来较强降雨和大风天气过程,太湖流域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晨赫 实习生 谢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