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7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之源

“悬在半空”的“巴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王林 实习生 卫潇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5日   09 版)

    5月19日,北京,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在测试“巴铁”模型。视觉中国供图

    号称“黑科技”的巴铁初露面容。

    7月3日,巴铁在江苏省常州市生产的模型车已经装配完成,这辆模型车计划8月在秦皇岛市试运行,而巴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秦皇岛北戴河区试验段正在进行路面施工。

    从今年5月开始,关于巴铁的新闻就频繁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头两次分别是在5月的科博会和京交会上,接着是在6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展览会上。它的外形犹如放大版的双层巴士车,上方可载人、镂空的下方可过小轿车的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这个技术的第一次面世是在五六年前,但当时未能成形。在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度复出,并因公司宣称该项目今年8月要在秦皇岛上路实验,备受关注。

    一直被疑云笼罩的巴铁

    今年6月6日,记者在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新区工厂中看到了当时正在建造的巴铁模型车。

    放眼望去,一节长22米、宽7.8米、高4.5米的巴铁车厢的主体结构骨架已经搭建完毕,据企业介绍,这是历时一个多月,许多工人加班加点造出来的。

    这辆模型车今年8月将被搬到秦皇岛北戴河区,进行1公里的实验。今创集团的工作人员表示,今年三四月,公司决定要做这个模型车,“(巴铁)非常具有前瞻性,从技术创新角度来讲也非常高,真正实现之后,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巴铁公司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巴铁这个项目有不同周期,目前在生产的模型车,只是让大家看到它长什么样子,在里面什么感受,这是第一步。样车现在还没有制造,会由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样车,一年甚至一年半之后造出来,再进行一系列载客实验。这项技术在今年重新出现后,一些行业人士认为这种想法是把公交车和有轨电车相结合,是一种跨界产物。

    对于巴铁的设计初衷,该公司表示是“为了解决城市拥堵,把更多的道路还给社会车辆”。其对巴铁有着这样的一番介绍: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平均时速为40公里,可以同时容纳1200~1400名乘客。适用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路面的上空,总长度为58~62米,总高度4.5~4.7米,宽7.8米,分为4节,每节长12米。每辆巴铁可代替40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车,每年可减少864吨耗油,减少2684吨碳排放。巴铁的功能特点与地铁相似,但每公里造价仅为地铁的20%。地铁线路建设施工周期约为5~6年,而建设同等公里数的巴铁,施工周期仅为一年。

    但这个技术能否在现实“存活”,它的转弯、安全和承重等问题,也让一些人产生疑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找到了多年前曾给巴铁技术做过论证的上海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教授张建武。他介绍,2009年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成员曾经用半年的时间论证过巴铁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只是给这个技术做论证不是设计车”。

    当时的论证结果认为,巴铁在转弯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它)轮子比较多,压强也比较小。整体车的结构基本使用铝合金制作,比较轻,对轨道没有什么压力。在问到是否可以向记者出示论证报告时,张建武表示,“论证的结果当时都已经给了那家公司。”

    张建武也提到,当时巴铁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当年没有实现应用。他说,当时在做论证的时候认为巴铁有三个难点是比较难攻破的。

    首先,如何解决电的问题。张建武提出,大多数城市已经把架空线落地,但如果巴铁的电力还需要架空线,这就会是个问题。而在城市现有的路况下,市政建设是否愿意铺轨道、架空线、建站台,这些大规模改造也是个问题。其次,张建武认为巴铁是一个跨界产物,属于轨道交通,但用在城市里需要铺设轨道,还是一个问题。“中国很多城市已经不使用轨道了,对大多数国内城市来说,改造需要比较大的投入,这要地方政府、城市管理部门和投资方重点解决”。

    还有一个问题是下方的车如何过。“可能会给开车的人造成一定心理压力,这可能是心理学的课题。”这不是张建武一个人的担忧,比起承重、电力等问题,交通工程师顾啸涛心中最大的疑问也是,只有2.1米的高度,小汽车敢不敢从下面驶过?

    他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小汽车高度都在1.6米以下,越野车高度在1.7~2米,而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隧道限高的标准是:二级以上公路隧道净高在5米,二级以下是4.5米;按车辆类型分,小客车最低限高为3.5米。

    “这样的高度会让人感到压抑”,一位从事轨道交通运营多年的行业人士表示,这种设计原理对于下方行驶的车辆有很大影响,同时,车下方的镂空设计导致车整体的重心较高,稳定性如何考虑是落地现实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车内数百人甚至1000多人往同一方向集中时,车身保持稳定?”

    此外,对于车体转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有不少担忧。对此,巴铁科技总工程师宋有洲的解释是,巴铁转弯和传统的公交车不一样,转弯牵扯到转弯半径的大小,取决于轿车安全和社会车辆交叉三个问题。

    巴铁投入到正常生产后,每一节车的长度是12~14米之间,前后轮组非常近,在七八米左右,4节车厢之间是软连接,转弯半径在45~50米之间。

    “在转弯的问题上,可以通过信号灯来进行控制。”很多人都担心巴铁上道对其他车辆行驶有影响,宋有洲认为巴铁属于智能交通,现在智能交通的信号技术都非常成熟,一旦巴铁运营以后,就能和智能交通联合,与GPS形成联动。通过GPS控制巴铁的速度,巴铁在接近平交道口转弯之前,就知道直行车道还有多少秒是红灯,如果前方直行要变红灯,巴铁车就可以加速转过去,对其他车的干扰就会非常小。

    在转弯的问题上,一些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即便有精准的定位和智能技术控制,都无法避免有违章现象出现,到时候如何解决都是个问题。“按照公司的设想,为了减轻车身重量,采用铝材质制造,但铝合金是属于不可修复的材料,撞坏是要整体报废的”。

    这位人士还认为,巴铁在道路上行驶中还会遇到的问题是,如果前方出现了高出下方层高设计的车辆时,巴铁势必要减缓速度以免发生冲突,“那就需要牺牲速度换安全,出行效率可能并不比公交和地铁高。”该人士认为,巴铁如果要落地,可能需要城市单独开辟路权给它,还要对现有的车辆进行上道限制,车身较高的车就不能允许进入巴铁线路运行了。

    对于巴铁在城市中的运行,宋有洲已经有了规划。他告诉记者,轻轨在建设时很多地方需要拆迁、占道,巴铁不需要拆迁,对现有的交通影响很小。巴铁两侧的轨道的铺设,是在现有的道路上切割开两条40~50厘米的沟,打一个小基础,铺上轨道,基本就能完成。“我们在城市道路改造和建设过程中,一般零点以后施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决定(如何施工)。如果是混凝土地面,就(采取)比较浅的切割,铺上轨道即可。如果是沥青路,就切开60厘米,浇上混凝土,铺上钢板。”宋有洲表示,钢板一个是起导向作用,另一个是起到找平地面,还有分散压强的作用。

    而对于城市里有立交桥的地方,宋有洲的计划可以采用升桥的方式让巴铁顺利通过。

    “一般城市立交桥的高度都是4.5~5米,只有北京的立交桥是4米高,可能个别还有3.8米高的,如果城市立交桥基本都是5米的,我们会因地制宜,制造4.8米高的车,使底层的高度更高。如果桥高是4.5米,车身高就达到4.5米。如果个别不够高,可以升桥。”

    宋有洲认为,一般升桥面一到两天就能完成,费用不高,“为了减震,桥底下有大型胶墩,我们可以升起来,垫上50厘米。”升桥的方式,在一些行业人士眼里认为并不可行,“这还不是成本有多少的问题。”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北京所有的桥都是刚性桥,不是柔性桥,是没有办法升桥的。并且一旦升桥,桥上的交通也要面临断流。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认为,我们不排斥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但是科学和技术还是有区别的。

    巴铁技术是否适合在交通特别复杂的区域落地

    在王丽梅眼中,巴铁直观上看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会产生新的交通模式,但设计上并没有多少前卫之处。

    张建武则认为巴铁是比较突破常规的设计,不是天方夜谭,是可以实现的,只是现在还不成熟。

    “要放在城市里运行还需要深入研究。”张建武认为,经过这么多年,巴铁技术应该越来越成熟,关键是有哪个城市愿意把这个事情推进。“还需要研发团队解决各种综合性问题”。

    巴铁科技对外表示,企业已经先后和5个地区的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分别是秦皇岛北戴河区、天津河北区、沈阳沈北区、河南省南阳市和周口市。目前政府公开的信息显示,这5个城市里,只有天津河北区于今年4月22日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新闻:天津市河北区与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将就巴铁项目展开全方位合作。

    该报道中提及天津河北区与巴铁科技的合作项目由河北区招商局引进,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前已与天津市河北区政府签约,将研发中心、产业基地(主要包括组装调试、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配套产业金融中心和销售中心落户河北区。

    这家企业与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中都包含了什么内容?该公司工作人员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因为企业需要换取道路的特许经营权,会在战略合作协议里和政府规定企业拿多少公里的路,还有道路的使用期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进行投资和道路的布局、规划和站台的建设,同时,企业也希望政府给我们配套一些产业资源,(巴铁)车(体积)这么大,我们不可能全国调运,我们在当地需要生产基地和投资,(我们)把这些都放在了协议里”。

    对于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本报记者先后与这5个城市的政府部门联系。河南省南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巴铁项目是由该市交通局引进的,也由副市长带队做了实地考察。他们认为,巴铁项目的理念很好,建设成本比地铁低,高效环保,而且也有效利用道路资源,缓解城市道路拥堵,“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巴铁项目也是可行的,所以(南阳市)引进了(这个项目)。”

    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巴铁科技与南阳市政府签订的只是合作意向书,巴铁项目本身还没有具体落地推进。下一步还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包括路线规划、预算、技术论证等。但因为项目本身还处于研发阶段,还要等待产品制造好才能推进,并且需要根据南阳当地实际情况来作论证,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之后才能建设。

    周口市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纪委书记尚红伟对记者表示,2015年12月,周口市政府已经与巴铁科技签约,计划在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巴铁生产基地,集研发、实验、生产、培训于一体,初期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厂房和巴铁车辆的研发、制造、组装调试及巴铁专用线建设等。

    “厂房的规划已经基本结束,今年7月上旬厂房将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第一期主厂房建设完成,明年上半年设备调试生产,现在周口正在等待第一辆巴铁试验车在秦皇岛的实验结果。”他表示,巴铁是个新生事物,国家是否发牌允许大规模生产、怎么管理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技术角度来看,其实巴铁项目有很大可行性,技术难度不大。

    截至目前,秦皇岛、天津和沈阳三个地区还没有回应。此前,有多家媒体向秦皇岛求证是否与巴铁科技确有合作计划,但秦皇岛多个政府部门表示并不清楚“巴铁”事项。

    而该企业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在6月18日晚上,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周向东副区长、北戴河区发改局韩玮副局长一行到达常州今创集团考察巴铁进度。周向东副区长一行看到巴铁试验车已初步成型,十分高兴,肯定了巴铁科技及今创集团为巴铁项目作出的努力。同时他表示,秦皇岛方面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让我们为巴铁项目的早日落地共同努力。”

    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透露,有的国家确实对这个技术感兴趣,比如几年前巴西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之后,巴西政府代表曾来到中国,对这个方案进行过调研,并想过在巴西落地这个巴铁项目。后来可能觉得这个技术还不成熟,“巴西还是在奥运村里采用了摆渡车”。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之前巴铁科技找过一些地方,但一些地方政府大多并没有支持。

    巴铁的第一个生产运营基地为何落在河南周口这个农业大市?尚红伟的解释是:一方面,周口交通区位便利;另一方面,周口希望利用巴铁这个契机发展自身交通。“恳请支持一个农业大市为了发展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所付出的心血”。

    那么,这样一个新事物到底是否适合在城市落地?适合在哪里落地?王丽梅表示,一个城市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这是业界的共识。”她认为,目前,这种巴铁更适合哪个城市,尚没有具体的技术和经济指标来考证。

    但王丽梅明确表示,这种巴铁技术对于交通特别复杂的城市或区域是否合适,因为它需要铺设轨道,“从宏观上看,它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北京为例,有很多立体交叉的路,它连桥都过不了,在物理上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这种技术适合在哪里落地应该因地制宜,要有技术和经济数据来说话才能做出科学判断。”王丽梅这样表示。张建武的看法是,这种车最适合在南北走向比较窄、东西走向比较长的狭长城市,“不需要拐弯,而且比地铁的造价低”。

    城市要引进巴铁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副主任陈炳才认为,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这家企业的战略合作协议某种程度上讲只是一个意向,至于什么时候能成,还需要一系列的研究。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巴铁是一种新的工具,但如果要落实到生产上,就必须符合国家现有的一系列生产标准以及涉及环境、噪音污染、安全等各种标准。陈炳才认为,政府在落地这个项目时要比一般公共基础设施更谨慎,这个项目落地涉及的范围很广,不单单是交通部门,应比一般项目更需要可行性论证和评估。“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只需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就可以往市场去推,但作为公共交通项目,这个项目最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必须有科学论证”。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吴江认为,巴铁作为交通工具,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要作风险评估。“不在于这个技术多高端或多新,如果城市要上这个新项目,需要按照依法行政的程序来做。这种项目涉及公共利益,涉及的风险谁也说不清楚,必须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估”。

    吴江表示,按照要求,政府在重大项目实施上要建立一个评估机制,即需要专家委员会或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公示、听证,最后才能够进行决策。2013年,张建武来到北京,和巴铁项目方进行了一次沟通,当时他发现这家企业还需要突破技术瓶颈,而这就需要大量投资进行研发。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巴铁科技公司的投资方华赢集团正进行私募基金募集,在该集团一位业务员出示的《巴铁项目投资推介报告》中记者看到,这个基金的名称是北京巴铁项目基金,它的基金管理人是北京天尔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规模是5000万元~1亿元,期限为两年,认购起点是100万元人民币,并以10万元人民币为单位递增,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

    巴铁科技的工作人员表示,巴铁这个项目,目前有众多投资人,“我们现在背后有两家保险公司和4家有基金牌照的公司,还有一个省级的资产证券交易所在为我们进行募资。”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 王林 实习生 卫潇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7月05日 09 版

“悬在半空”的“巴铁”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