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吹响脱贫攻坚的青年“集结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06日   05 版)

    “扫码领略更多凉都美景”

    过去20年,全球有10亿人摆脱极端贫困状况,贫困人口总数减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使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是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脱贫减贫正成为中国真正的软实力,也为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提供经验。如今,中国向全面摆脱贫困发起总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用5年的时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问题,到2020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这是党的庄严承诺,更是人民的热切期盼。“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军令状”已经立下,冲刺全面小康的青年“集结号”已经吹响。

    火热的青春实践中,“希望工程”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学条件,许多贫困学生因此改变命运;“春晖行动”助力精准扶贫,创立伟大但人人可为的扶贫模式;“就业创业服务行动”为青年提供培训支撑、创业孵化,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工程、圆爱工程、青年人才支持行动、扶贫关爱行动、贫困地区基层团建提升行动多头并举,青年正在奋进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建功“十三五”,土地正在重新赢得青年人的眷恋,农业产业正在收获更多青年人的青睐。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青年农民苏琴在外打工多年后,决定返乡创业。2015年3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苏琴和亲友共同投资150万元,创办了水城县鹏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租用了15亩山地建好鸡舍,又从广西购进3000只鸡苗,在树林里养殖“跑山鸡”。

    苏琴很欣喜,由于“跑山鸡”品质好,供不应求,销量由最初的3000只增加到6000多只。

    租用的土地扩大到100亩山地后,苏琴开始了“循环经济”的尝试:扩大“跑山鸡”养殖规模的同时,用20亩土地种植川心莲、杜仲、草乌等中药材,其它的土地种植核桃、花卉等,中药材与经果林套种,经济收入大大增加。

    这位80后青年人对在农村创业带富一方充满希望,“今后壮大了,我要动员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和我一起在家乡创业,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山更青、水更绿,不用出门也能挣到钱。”

    在六盘水,像苏琴这样返乡创业的青年并不在少数,这是当地实施“雁归兴贵”计划的一个缩影。六盘水市利用年轻人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通过提供小额信贷、组织创业培训等方式,引导贫困青年参与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特色农业等产业扶贫项目,培养一批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青年创业致富行动。

    电商创业也是青年参与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方式。在北京打拼十几年之后,刘德福突然决定回老家六盘水创业。

    “看到乡亲们优质的西红柿、马铃薯由于销路等问题,卖不上价钱,甚至只能烂在土里,非常心疼。”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刘德福嗅到了商机,“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对于优质蔬菜的需求供不应求。”去年10月,中国网络菜市场运营总部在凉都六盘水落户。

    刘德富说,网络蔬菜市场从2015年7月份上市,已经基本形成规模,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已经初步形成近30个产业链,带动的就业人员惠及蔬菜种植的乡镇的农民、蔬菜的生产加工人员、平台的工作人员等,最终的产值估计在200亿元以上。

    现实中,农业产业化成为六盘水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2015年,六盘水建成1000亩以上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282个,形成了贵州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刺梨种植基地和车厘子种植基地。目前,全市建成的2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覆盖农户12.8万户,31.4万人,带动3.4万人实现产业脱贫。

    帮助家乡人致富,是刘德福回乡创业的一个情结,很多青年人清楚,帮助农村发展产业,实现“造血功能”,是最好的精准扶贫之路。

    一个青年的创业故事可以看出一座城市扶贫思路的转变,扶贫从原来的输血式变成造血式,曾经的“煤都”六盘水正在破解“精准脱贫”之问。

    六盘水市处于乌蒙山和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的交会处,山高坡陡、耕地破碎、生态脆弱。资源分散、农民分散、资金分散,这“三散”已经成为阻碍西部农村发展的瓶颈。

    “‘三变’改革打破这一瓶颈,聚集起了脱贫攻坚的力量。”六盘水市领导说,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唤醒了沉睡的农村资源,脱贫攻坚步伐明显加快。

    “三变”改革以来,六盘水共在27个贫困乡镇,287个贫困村,带动14.15万贫困人口入股,实现了5.08万建档立卡户脱贫。农村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

    “三变”的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引导了2.75万名干部对扶贫对象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动员1509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7300起;争取到对口帮扶资金1.96亿元,帮助28000多人摆脱贫困。

    在“三变”改革的破题之地,六盘水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脱贫攻坚的“集结号”中,青年人勇担历史重任的热情高涨,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7月06日 05 版

青年·生态·扶贫——“三变”改革中的青春力量
吹响脱贫攻坚的青年“集结号”
生态文明 青春足迹
“凉都”六盘水:在产业转型中探求绿色路径
乌蒙大草原
北盘江大峡谷
玉舍滑雪场
妥乐:世界古银杏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