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江门:敢闯会创,让小微双创生根发芽“惊天动地”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14日   04 版)

    2016年5月31日是江门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江门全市上下像PK一样保持着激昂的斗志,紧紧抓住成为全国第一批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和广东省唯一的小微企业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的重大契机,敢“闯”会“创”,着力打造“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的全国小微“双创基地”、全国小微双创之都、全球华侨华人双创之城。

    一组数据提示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成果:

    小微企业占江门市企业总数的96%,几乎100%是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和就业人数占据江门市“半壁江山”。

    目前江门全市登记注册市场主体突破26万户。去年小微企业营业收入3051亿元,同比增长15%。

    去年江门全市完成投资1308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750亿元,占比高达57.3%。

    一

    成为全国双创示范城市后,江门市制定出台“雏鹰计划”(《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方案》)及“1+15”小微双创扶持政策,明确创新性、公平性和竞争性三大原则,着力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确定第一批重点示范基地项目57个,重点公共服务平台项目36个,环境优化措施32项,逐项逐级细化方案措施,落实责任。

    除了国家6亿元和省3亿元扶持资金,江门市各级财政3年将筹集36亿元财政资金,共4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小微双创工作。2015年,江门市共安排用于小微双创资金约97.35亿元,包括中央财政资金4.2亿元、地方财政资金6.83亿元、吸引带动社会投入约86.32亿元,扎实保障双创示范工作稳步发展。

    去年底获批省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后,江门又出台实施《江门市建设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工作方案》,明确了深化小微企业经济体制、健全小微企业投融资体系、完善小微企业激励和引导机制以及推动小微双创区域合作四大改革方向和领域,全面实施12项重点改革事项。

    二

    江门市小微企业名录库已于2015年9月1日上网运行,涉及16类行业共4.16万家小微企业入库,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目标不清晰、政策扶持对象不明确的问题。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江门市率先在国内制定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评定标准,并同时出台《江门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管理操作细则》,搭建科技型小微企业名录库,目前已确定备案4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共计945家。

    三

    ○ 小微指数体系

    江门市率先出台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统计监测方案,并聘请第三方(北大研究团队)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指数体系,为科学、准确核准和统计小微企业相关经济指标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

    ○ 信用评级体系

    江门市率先成为广东省首家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引入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对于信用记录好、评级高的企业可享受贷款利率和抵押率优惠、信用贷款、直接转贷等。创新“政银保”融资模式,撬动银行放大30倍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融资。创新推动江门-澳门跨境金融合作,200多家企业受惠,企业融资成本降20%。获得人民银行总行高度认可,认为“江门模式”可在全国范围推广。

    ○ “互联网+”政府服务体系

    实行“三就”(收费就低不就高、办事就简不就繁、服务就近不就远),着力降门槛、降负担、提水平,让企业“进得来、活得下、管得住”,大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5月17日,江门市网络信息统筹局挂牌成立,江门也成为全国首个挂牌网络信息统筹局的地级市,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协调,消除数据孤岛,统筹推进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在全国首推“邑门式”行政服务改革,将公安、社保等15个部门385项事务统一归集到“邑门式”服务中心办理,变“多门”为“一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体系,为创业者和群众提供高效、快捷、便利的公共服务。

    在全国率先打造“江门微市长”微信公众平台。“微市长”关注用户量突破6万个,与网友互动信息超3万条,受理有效事项1.2万多宗。并获评为“粤治-治理能力现代化”优秀案例,得到了媒体和理论界以及社会公众的好评。

    率先出台涉企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和“1+3”权力清单,2015年为企业减负2.2亿元,预计今年为全市企业减负超5.6亿元。

    四

    ○ 江深合作

    与深圳市开展双创对接合作,推动深圳、江门两市在平台、改革、示范、人才等多方面的对接,实现“大手牵小手”,珠江东、西两岸联动发展。去年10月,江门市参加了全国双创活动周深圳分会场启动仪式、成果展览和相关活动,在会场举办了小微企业双创政策推介会,展示了30多家江门市科技型企业的双创成果,吸引了60多家深圳企业参加。活动期间,江门全市企业、商协会共组织2000多人赴深圳参观学习,5万多名创新创业人员参观了该市双创成果展。目前,深圳工业总会已到江门考察并正在筹建江门分会,深圳固高科技公司已在江门建立智能装备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江门地尔汉宇公司成功控股深圳市同川科技公司拓展机器人业务。

    ○ 全国小微企业双创城市联盟

    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小微双创联盟网上平台,正式开通了“中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城市联盟在线”(网址:http://www.bscities.com、http://www.bscities.org),以及微信公众号,积极加强与国内其他示范城市的学习交流,并积极争取国家五部委的支持,探索推动建立全国首批15个小微城市双创联盟。

    ○ 中欧小微企业双创城市联盟

    依托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加强与德国等欧盟国家对接合作。今年4月25日,包括江门市在内的中方11座城市与德国汉诺威市等7座德方成员城市,成立了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探索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机对接,推动江德中小企业合作上新台阶。

    ○ 中美小微企业双创城市联盟

    去年7月,来自美国硅谷九座城市的市长或议员及企业代表组成的大型“硅谷市长团”到访江门,出席“对话硅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论坛,并签约合作备忘录。11月8日、12月9日,“ 硅谷-深圳-江门市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分别在第一站深圳、第二站硅谷举办。今年7月,值“中国青创汇”小微双创周活动开展之际,双创论坛将来到第三站江门,进一步推动两地经济交流,特别是小微企业双创合作。

    五

    ○ 五证合一

    以“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为切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去年9月,率先实行工商登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截至今年3月底,江门全市共发出“五证合一”营业执照13921张,企业办理证照时限由1个月缩短为5个工作日内。今年起,争取实施“九证合一、一照一码”,将检验检疫、海关、商务、统计部门的登记备案证纳入,营造更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 放宽准入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贯彻落实注册资本认缴制,实施住处(经营场所)改革,允许市场主体“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实行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放宽市场主体经营范围、名称等登记条件,落实“非禁即入”等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工商注册便利化,激发创业投资热情。

    ○ 同城通办

    实行工商业务“同城通办”。江门市从2015年3月起,打破区域壁垒,实行企业登记注册、消费维权、户外广告审批、12315投诉举报等四大工商业务“同城通办”,允许服务对象自主选择四市三区任一工商机关办理工商业务,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一局多点、网上授权、异地审批、网上办结”登记模式,推动工商服务便利化,节省企业经营成本。

    ○ 信用监管

    今年5月16日,江门市工商、财政、国土、住建、交通、水务、国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8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备忘录,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对失信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国有土地出让等多个领域共同实施信用联合惩戒,加快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 “三双”监管

    率先建设商事主体管理和公示平台,广东全省首创商事登记“双告知”、“双公示”模式,实现行政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整合,促进协同监管。积极推进“双随机”抽查机制,推动随机抽查监管常态化,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 搭建平台

    江门市财政专项安排3000万元,着力扶持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技术、信息化应用、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综合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宣讲活动30多场,服务企业超过5000家,政企通平台注册企业突破2.8万户,每年为江门市企业推送政策信息200多万条。江门市财政专项安排4000万元,对小微企业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给予资金补贴,降低小微企业服务成本,扶持优质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 鼓励创业

    着力从推动“个转企”、新增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小升规”和境外商标注册等方面实施扶持奖励,激发市场活力,扶持小微企业做强做大。2015年,兑现奖补资金约1636.5万元,惠及2100多户小微企业。在执行省政策免征市本级收入的同时,将省免征范围扩展到区(市),其中:对小微企业免征34项,缓征1项;除了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实行免征小微企业价格调节基金;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在职职工总数的1.5%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 联合办税

    今年4月1日,江门首个国地税联合办税厅——蓬江区荷塘镇国地税联合办税厅正式对外办公,率先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6月底前,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已建成国地税联合办税厅;11月底前,鹤山、台山、开平、恩平四市将建成国地税联合办税厅。

    ○ 关检合作

    海关、检验检疫部门联手打造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单一窗口”和“一机双屏双控”监管模式,实现了“一次申报、联合查验、一次放行”的“一站式作业”,日处理由2014年同期3000多件增长到目前的15万件,企业申报效能提高逾30%,人力、仓储成本节约近50%。江门跨境电商枢纽型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2015年电商进出口6027万件、总值68.7亿元,接近广东的“半壁江山”。同时吸引了阿里巴巴全球货源电子商务平台落户,成为全国首批四大合作城市之一。

    六

    ○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

    今年5月16日,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正式获工信部批复,升格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合作平台。重点构筑“一心(中欧国际服务中心)+一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核心区)] +N基地”的发展格局,通过打造中欧“小微双创”平台、深化对欧交流对接机制、创新中欧合作开发模式等重点措施,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对外合作示范平台。

    ○ 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

    5月17日,人社部批复同意江门市试点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该中心由江门市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共建,通过建设博士后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和实训中心,重点建设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双创”园、留学人员创业孵化基地,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江门市签订博士后人才战略合作协议,8名“千人计划”专家拟到江门创新创业,36名博士后与江门市企业合作。举办了“中国侨都(江门)博士后大讲堂”首期学术报告会,为高层次人才与江门交流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 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

    该项目是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江门市共建的全国教育装备改革的试点项目,以创新设计为抓手,以政策扶持、专业指导、金融资源和市场化运营为支撑,并与“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相串联,依托广东省首个“创客街区”资源优势,建设现代教育装备全产业链,打造全国新型教育装备创新产业系统和产业示范区。产业城首期开发运营面积约1.2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和运营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2家企业进驻。今年3月,产业城正式开园,海峡两岸教育装备合作示范区和南方教育装备创新研究院、五邑大学教育装备学院正式揭牌。

    ○ 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

    去年12月,国务院侨办批准我市建设广东省首批“侨梦苑”,以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区,为华侨华人构建“三中心、六平台”的创业创新格局,构筑吸引海外回国创业创新人才平台,打造全球华侨华人创业创新之城。自“侨梦苑”落户以来,共有超过6批共100人(次)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侨梦苑”考察,逐步形成了项目集聚、人才吸聚的良好效应。落户项目包括我市与建设银行合作设立30亿元规模的“侨梦苑”创业创新基金以及投资总额达268亿元的76个涉侨合作项目。

    ○ “中国青创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

    “中国青创汇”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创投机构,与“中国青创板”对接联动,为青年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培训指导、孵化加速、人才引进、技术对接等各项服务,打响“北有中关村、南有青创汇”的品牌。“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创梦工场”作为“中国青创汇”首个服务工程,已于今年3月5日正式启动,并将于7月14日在“中国青创汇”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周活动中比赛路演,服务全球华侨华人青年回国创新创业,助力江门小微双创示范。

    ○ 江门海创空间

    去年7月,江门市海归会、珠西智谷公司、美国美亚创新促进会共同成立“江门海创空间”,成功举办“珠西智谷对话美国硅谷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论坛”等交流活动。空间依托“侨”资源,引入创投,建设以海归创客、创业者、创新人才为主体,科技、人才、产业和金融相结合的创新型产业空间,着力打造硅谷—珠西智谷“双谷加速器”平台,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新生代、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及留学归国人员回祖国、回江门创业创新。

江门:敢闯会创,让小微双创生根发芽“惊天动地”
江门小微双创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