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发布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作出了上述概括。
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长6.7%,第二季度同比增长6.7%。
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持续调整至今,GDP增速也由10.3%一路下行到现在的6.7%。面对这份中国经济“期中考试成绩单”,很多人都在思考:各项经济指标表现如何?当前经济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
民间投资增速放缓,怎么办
当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与1~5月相比,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回落了1.1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量61.5%的民间投资为何上半年呈现增速放缓态势?
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连续回落,6月民间投资月度同比增速为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研究员许伟认为,民间投资增速回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民营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投资信心不足,意愿不强。比如,传统制造领域产能过剩现象较为突出,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利润和投资回报水平下降。这些领域国企和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幅度类似,一定程度上也和发展阶段有关。
二是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开放程度不够,民企投资占比较低,民企进入上述领域面临不少显性或隐性障碍。
三是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民企往往因为担保或者抵押不足,难以获得外部融资,即便获得资金,实际融资成本也较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更高。特别是在整体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加上现在银行信贷考核更加严格,银行惜贷、抽贷和压贷的情况也更加突出。
许伟说,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工业高速增长过后,民间投资也会进入增速放缓阶段。而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后,民间投资较多的重化工业将更注重企业信息化程度、人力资源成本等因素,这也是导致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一个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观察到,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民间投资,但实际作用有限,主要问题在于我国的民间投资有很大的制度欠缺。他表示,由于我国对民间投资缺乏像对待国有企业一样的宏观战略引导和制度安排,大量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没有能力和资源来作战略性的研究和判断,这导致民间投资很多时候依靠政府和银行来推动发展。
因此,赵锡军建议各地方政府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专业性、针对性的服务。他认为,原来建设开发区、提供优惠条件的招商策略已经不够用了,地方政府也要把战略研究等服务覆盖和应用到民营企业中,指导民营资本参与本地的转型升级浪潮。
许伟注意到,改善民间投资,需要改进金融服务。当前的金融服务仍然比较粗放。若某个行业被认为是产能过剩严重行业,该行业中的企业融资都会面临很大困难。实际上,在产能过剩行业中也有不少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电信、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开放,破除“玻璃门”“弹簧门”等障碍,提振民企的投资信心。
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初显
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初步成效。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原煤、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了9.7%和1.1%。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
对于上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许伟分析认为,一些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但在产能过剩以后,传统产业必然需要通过改善生产能力和条件来优化升级。未来传统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将会上升,研发技术的要求也会提高,更加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
赵锡军提醒,虽然“三去一降一补”正在稳步推进,并且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不同地区、领域、部门所面临的具体任务和环境不一样,所带来的效果和相应的成本也不一样。
他认为,下半年的供给侧改革将更加差异化、复杂化,“所以不能因为上半年取得了一定成绩就掉以轻心,所采取的措施也需要更加灵活多样,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近年来新经济的发展也帮助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因此,国家统计局也将新经济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的调查和核算中。
据盛来运介绍,国家统计局在过去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形成了一个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统计调查制度,包括了目前新经济所涉及的绝大部分领域,比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孵化器等。
“我们先把这些情况都收集上来,根据初步安排,今年7月底希望能够有初步的数据上报。”盛来运说。
对此,赵锡军认为:一方面这是因为新的经济动能在不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各地经济工作的一个明显导向,鼓励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服务等不断涌现,GDP核算当中的新经济元素占比进一步提升。在许伟看来,对新经济进行核算,既有助于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新动力发展情况,同时也能引导地方营造更加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对地方竞争背景下的创新驱动形成正向激励。
消费结构继续优化,优质高端消费需更普遍
在新闻发布会上,盛来运还提到,今年上半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贡献率37%,服务和货物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10.4%,从三大需求来看,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
许伟认为,上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继续超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越发凸显。食品、服装等快速消费品、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保持稳定增长。电商、娱乐、旅游、健康等新兴消费领域和业态增幅明显,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在全社会投资增速继续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消费升级有助于支撑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赵锡军则提醒,在保持消费增长方面,首先需要满足老百姓基本消费的供给,保持消费价格的平稳,而上半年居民消费价值同比上涨了2.1%,这符合基本预期。
他提到,在消费方面最重要的是优化消费结构。他注意到,当前的社会消费常常面临一个尴尬:日常大路货的供给比较多,但相对高端服务的消费供应不足,尤其是医疗、公共服务、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供应不足的情况更为严重,“好的医院总是挤破头,一到节假日去旅游哪里都是人挤人”。
对此,他建议政府完善一些高端消费领域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消费秩序,“不能总是出现了问题再去解决”。同时,政府应该追求更加公平的消费市场,让优质高端的消费拥有更广泛的覆盖面。
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