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研发投入超全国总额四分之一 改造“传统人”培育“现代人”

央企成为创新主力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林 实习生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25日   07 版)

    “中央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研发投入超过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四分之一。”近日,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和经济日报社举办的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透露。

    研发投入的多少往往可以反映企业对待科技创新的基本态度。从卢卫东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央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许多央企还创新了内部管理理念,努力为“大国工匠”们营造适合创新、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制度环境。

    科研投入逐年增加,中国企业如何又大又强

    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之前,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副局长袁雷峰说,我国央企的科技研发投入从2011年270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500亿元,且2014年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41。 

    随着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多与研发能力的提升,成果也在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从2011年到2014年,中央企业累计拥有的有效专利和发明专利,每年增长30%。截至2014年,中央企业累计拥有的有效专利达到了23万项左右,发明专利达到10万项左右。

    在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研讨会上,卢卫东提到,我国目前已在高铁、核电、特高压及智能电网、大型水电站等领域占领了国际科技制高点,获得了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的引领地位;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得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但是,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内地有94家企业进入《财富》500强,这94家企业的研发强度为1.24%,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5%的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央企的科研投入逐年增加,专利和成果也不断涌现,为何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大而不强?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尹援平认为,创新驱动发展,但如果没有与创新体系相匹配的创新文化,企业的创新就会受到影响。

    尹援平强调,当前,创新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她建议积极建设创新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构筑良好外部环境,建立创新激励机制等,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建设创新型企业。

    改造“传统人”,培育“现代人”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卢卫东表示,以国企员工为代表的创新人才和“大国工匠”们,凭借不懈的研究试验和丰富的实践积累,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革新,牵头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攻坚项目。

    如何为“大国工匠”营造创新的制度环境?在研讨会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党群部副部长苏庆元分享了航天科工集团的经验。据苏庆元介绍,2011-2015年航天科工集团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1.5%,集团还特别设立了自主创新基金,支持各类有独到之处的技术创新概念先导性研究。

    此外,航天科工集团还组织开展了“五保”劳动竞赛、“员工创意大赛”、岗位创新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合理化建议等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活动。设立青年创新奖,大力推进青年五小成果、青年创新基金、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等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引导员工的创新行为,推进创新日常化、岗位化。

    航天科工集团开展的这些创新活动和资金投入,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苏庆元认为,航天科工集团采取新措施,挖掘各类人才潜能,激发创新活力,目的就在于改造“传统人”、培育“现代人”。按照苏庆元的理解,“传统人”指的是敌视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思想观念,害怕、恐惧革新与社会变革的人,而“现代人”则是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熟悉现代生产方式与最新技术,敢于提出挑战性目标的人。

    “现代化的制度、管理方式、先进工艺等在‘传统人’手中只是废纸一堆。”苏庆元表示,通过不断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熏陶,通过不懈努力将“传统人”改造为“现代人”,航天科工集团建立和完善了保障“三创新”的制度体系。

    据苏庆元透露,目前航天科工集团45岁以下的重点项目总指挥、总设计师、总研究师占比超过30%,还建立了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混改中的“三盘牛肉”

    过去,在国企内开展创新往往有种种约束,活力不够、转型太慢等问题也饱受诟病。但是,也有一些在充分竞争领域的国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创新带动转型、引领发展的新路。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从2003年开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在国有企业创新文化研讨会上,中国建材集团办公室主任张继武介绍集团引领创新工作的实践经验时提到,集团创造性提出并践行了“央企市营”模式。据张继武介绍,中国建材遵循的是“规范运作、互利共赢、互相尊重、长期合作”十六字“混合”原则,和“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的融合公式,探索出一条以“国民共进”方式进行市场化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的新路。

    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企业,中国建材也在思考如何发挥民间资本的活力,并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此,在与民营企业重组的过程中,中国建材端出了“三盘牛肉”。据张继武介绍,这“三盘牛肉”一是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市场评估,在定价公允透明的基础上让创业者原始投资获得合理回报;二是留给创业者30%的股份,使其有机会分享整合后的效益;三是稳定管理团队,让那些有能力、有业绩、有职业操守的创业者成为职业经理人,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提供实现个人价值和回馈国家的事业平台。

    虽然是一家底子薄、资本金少的央企,中国建材通过10多年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吸纳了近千家民营企业,用220亿元国有资产控制了660亿元净资产,进而带动了3600亿元总资产。

东北特钢事件折射地方国企债务处理难题
央企成为创新主力军
一周企事
图片新闻
湖南省桂东县: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清单
营养“缺乏”与“过剩”困扰青少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