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风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25日   09 版)

    招办微信公众号暗战是什么逻辑

    今年,大学招生掐尖战似乎没有点燃硝烟。生源大战里面门道太多,很难说清楚。我找个能说清楚的:招办微信公众号。看看欲说还休的某两个大学微信公众号生源暗战是怎么进行的。

    从近期这两个大学招办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来看,虽是同时开始录取,同时录取结束,但重复的地区少,意味招生胜出的地区才有招生总结,而且文章总是针锋相对。跳出“唯分数论”怪圈?连这两所中国顶尖大学却齐刷刷地这样表现:什么地区胜出了,才有招生总结;输了,连招生总结都没有。浙江首次实施三位一体招生,这也是未来录取的方向。对这样的新生事物,不总结不思考,光忙着斗录取分数高低,这是什么逻辑?

    大学的招生录取应如何监督

    目前,本科一批录取已经结束,京内外一些大学把家长、媒体以及社会人士,邀请到录取现场,接受监督。这个形式是好的,但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到底谁来监督大学的招生录取公正公平?采取什么方式来监督合理有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而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工作无疑是这个基石的支点,如果社会对大学招生录取失去基本的信任,那么,这个社会的公信力就会降到零,甚至负数。因此,保证高校招生录取的公正公平不是大学的事情,而是应由政府花大精力去实施。

    2016年,是高考录取的过渡年,从2017年,逐步实施三位一体的招生,录取的公正公平,录取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公开显得举足轻重。

    提高大学招生录取的公信力,必须有一套监督机制。首先是程序的公正性。调档、阅档、确定录取线、最终录取这些程序,就应该公开透明,招生录取程序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其次,谁来监督大学的招生录取公正公平?除了教育内部纪检部门,得外引有公信力的公证机关,同时要广泛征集各界热心人士参与监督,对于招生所有环节实施全程无死角监控,同时参与监督的人员要互相监督;

    第三,对涉及招生录取的全程录像、资料至少保留10年,甚至30年,且没有失效期。但这样会给大学带来巨大的负担,如何实施,是一个新的课题。

    中外合作办学录取线今年为啥暴涨

    北京本科一批录取结束,今年一些211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高得离谱。有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高出近100分。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文科641分,理科647分;北京理工大学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录取最低分636分。中央财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647分。而且,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今年普遍在上涨,最重要的是分数段排名在提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高分生,抛弃了211大学国内教育模式,转向能享受中西合璧的中外合作办学。

    为什么考生会选择录取分数线高、学费高的“双高”中外合作办学?首先教育国际化越来越深入人心,不是一年两年,而是经过多年中西教育模式的碰撞,西方教育模式得到了中国平常百姓家的认可;其次,不满18岁的学生出国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本科阶段选择在国内“准留学”是一种合理的方式和渠道;第三,相对于高中阶段就出国留学来说,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省钱省力的留学方式,其学费远远低于高中阶段直接到国外留学所付出的学费;第四,中外合作办学一般开设的都是国际上热门的专业,不是薪酬高的专业,就是好就业的专业,容易被考生家长接受。

    大学缘何请学生到大学发录取通知书

    近期,北京的一些大学轮番把录取到的优秀新生,请到校园,举行发放录取通知书的仪式。中国人民大学请了6名准新生、北京化工大学请来了12名准新生。

    大学这么做,一方面是让他们提前进入大学的环境,尽早了解大学生活。另一方面,这种向考生示好的方式,预示着未来大学录取模式的转轨,大学“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维已经改变。没有985、211,“双一流”大学更需要考生内心的认可度。中学阶段,学生对大学的专业认知朦胧,一流的专业如何普及到中学里去,得借助被录取考生口口相传。现在,大部分地区取消了第二志愿,实行大平行志愿,按高分到低分排队。未来,考生有可能会收到两所,甚至更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底去哪所学校就读,学生自主决定。大学要放下姿态,和学生搞好关系了。

新人“闪辞”记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娱乐化迎合还是必然趋势
大规模抽测刮的是功利风?素质风?
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