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上古大洪水之争为何能引爆舆论

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09日   02 版)

    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绵延千年而不绝,靠的不仅是“文明古国”的天然“优势”,还在于每次遭遇危机后都能浴火重生。


    近日,世界著名学术刊物《科学》发表了一篇题为《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的论文。文章试图以公元前1920年黄河流域的大洪水来论证大禹治水传说的真实性,进而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的遗存。此观点立即在考古学界、历史学界引发了剧烈争议,不少网友也加入了讨论。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一篇学术论文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在我看来,此论文触及了两个敏感点:夏的存疑与西方话语权。进而牵扯到一个重要问题:中华文明到底有几千年?

    尽管《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对上古史有简略叙述,但西周之前的历史脉络一直混沌不清。不过,自孔子之后的正统历史观念,都没否认过夏朝的存在。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才否定夏朝和五帝的存在,认为他们只是后世反向推演的人物。在当时,这样的论述堪称奇特,也符合新文化运动“革故鼎新”的理念需求。

    西方史学界也长期不承认夏朝的存在,甚至直到安阳殷墟甲骨文被发掘后,他们发现商王世系与《史记》记载基本吻合,才承认商朝的存在。但是,夏朝得不到考古学的证实,商代甲骨文没有关于夏朝的只言片语,让很多人不相信《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尽管中国学术界也对二里头与夏的关系有所争议,这篇论文却把二里头文化和夏王朝划上等号,证实了夏的存在,将中国信史的起点推到了大禹和夏初的时代。

    根据论文所述,研究团队模拟重建了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崩溃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改道和绵延的洪灾。巧合的是,这次溃堤与中原文明的文化转型事件在时间上十分吻合,这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恰好对应。

    鉴于地质学和考古学证据,研究团队将上古洪水事件,精确定位在公元前1922±28年,这个结论无疑是惊人的,这也是论文引爆舆论的关键点:如果结论是真实的,则意味着夏朝的起点是前1900年左右(最早也要在前1920年代了)。这与国人先前的认识不同。上世纪末,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根据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献的证据,断代工程把夏朝起点定在前2070年,这个结论随后也写入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但是,断代工程的结论并未被国际学术界所公认,这篇《科学》的论文又把夏朝起点推后了两百年,也就是缩短了中华文明的信史长度,自然会引来质疑。

    夏朝起点和文明时长的问题,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对此,我们既不必妄自尊大,更不必妄自菲薄。中华文明之所以伟大,绵延千年而不绝,靠的不仅是“文明古国”的天然“优势”,还在于每次遭遇危机后都能浴火重生。古埃及在4700年前就建起了高大宏伟的金字塔,但其后却被波斯、马其顿、古罗马、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继征服,兴起于5500年前的古巴比伦文明也早已湮灭,可见古老并不能完全与伟大、永恒划上等号。从大禹治水开始,数千年来,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外敌入侵,都没能中断中华文明的演进,反而使之愈发强大,这才是真正值得国人骄傲的。

以平常心塑造奥运会上的大国心态
表情帝和段子姐让我们感受奥运的魅力
不“依赖”手机还能玩点儿啥
外卖平台不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旁观者
上古大洪水之争为何能引爆舆论
用外国人的话肯定教育只是自我陶醉
个税改革不宜把抵扣作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