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助人为乐 持家负责

——记三入火海一心救人的青年英雄王锋(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吴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10日   03 版)

    “以前你在外,我守着家。现在你在病房,我守在病房外。其实无论何时何地,我早已把你守在心里。”王锋的妻子潘品在日记中写道。

    7月30日9时10分,王锋转院后第4次植皮手术开始,潘品在手术室外内心煎熬。她说,王锋每一次手术都有很大风险,等在外边,自己就一直祈祷,希望老天保佑他手术顺利。

    王锋救人被大火烧成重伤已有两个多月。默默地守在手术室外、病房外甚至病区外,已成为潘品的习惯。王锋还处在感染期,无菌病房家属不能进去探望,潘品其实做不了什么,但她依然每天守在外面。

    之前王锋在老家南石医院接受治疗时,两个护士都在病床前护理,让潘品回去休息一会儿。潘品不愿意,在走廊架起一个小床,每天晚上还睡在医院。这个倔强的妻子说,“即使见不到他也要守着他,这样能离他近一点,安心一些。”

    每天都是“老兵上战场”

    7月29日上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第三四医院)烧伤整形科一病区重症监护室里,五六名医生、护士忙着为王锋作检查。

    主治医师烧伤研究所所长柴家科介绍说,医生正在给王锋“下管”。烧伤病人的能量需求比常人大很多,常人吃一个鸡蛋就足够时,烧伤病人可能吃3个还不够。加上王锋烧伤情况很严重,吃不了那么多,怎么办?就要想别的办法把需要的能量补充进去。所以现阶段,王锋需要依靠3种渠道摄取足够的能量,即口服、输液、“下管”,“下管”也就是伸一根管子到十二指肠,直接把营养物质输送进去,就能消化吸收。

    潘品告诉记者,王锋的饭菜都由医院专门的营养师来准备,算上自己给王锋做的一两顿汤、粥等,目前王锋每天需要吃六顿。“王锋以前只能吃流食,现在能吃切成小块的饭菜了,听护工说,王锋还是更喜欢喝自家煮的粥。”王锋病情的一点点好转,潘品都看在眼里。汤、粥,成了是夫妻俩现在最紧密的联系,也是潘品能为病痛中的丈夫做的仅有的几件事之一。

    除在饮食上下工夫外,防治并发症也是救治王锋的一大关键。柴家科教授讲解到,大量创面存在,毒素的代谢受到影响,会引起一系列器官的变化,容易引起并发症,根源还是加速创面愈合,防、治同步进行。预计今后还会进行3次大的植皮手术来封闭创面。

    护士长王淑君介绍,目前,王锋每天都要接受一次清创换药,多则两次,每次4个小时左右。清创就是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痛感比较强烈。王锋的疼痛不仅在清创换药时,还在于每次植皮手术后麻醉药效渐渐退去时,在于每隔3天到7天就进行一次的“洗澡”,即将创口泡入生理盐水,这种痛苦可想而知。

    “他非常配合,实在疼痛难忍,也会喊出来,但是很克制。”新的一天对平常人来说,是新的开始。而对王锋来说,更像新的征程。王淑君这样形容王锋的每个早晨,“就像老兵上战场”。

    “他明知道会很痛,还是要鼓足勇气去面对,王锋真的很坚强。”王淑君说。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一条窄窄的林荫路边,红色铁门的两层民宅就是王锋的老家。房子盖起来没多久,一楼是门面房,空着,二楼住着王锋的父母和弟弟。整个房子几乎没有装修,家具很少,屋里空荡荡的。

    王锋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弟一妹。王锋的母亲周文焕告诉记者,自己早年患过乳腺癌,现在转移成肺癌,还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王锋父亲王如意也有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劳动;大女儿有脑炎后遗症,人有点“傻”,小儿子患有癫痫病。

    “都是俺娃儿(王锋)给家里拿钱,负担太大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周文焕说,家里条件不好,王锋懂事早,很小就会干活。王锋出事前,全家除种地维持生活外,就是靠他挣钱补贴家里。

    “王锋能豁出命去救人,他是我们的骄傲。现在我最盼的是跟娃儿说说话,我想嘱咐他,要坚强。”王锋转院到北京时,周文焕也去了,可家里人怕她看见王锋烧伤的样子承受不住,直到现在没让她跟王锋说上话。

    在张延兵眼里,王锋不爱说话,为人厚道、有担当。张延兵是王锋的发小,两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初中时,张延兵家里十分困难,饭票总是不够,王锋就把节约下来的饭票塞给他。1997年,王锋考进郑州大学,张延兵在南阳上大学,听说张延兵贷款上学,王锋还托人捎回来300元给他。

    “王锋从小品德就很好,非常朴实。”王锋中学的班主任闫铭说,王锋是班里的副班长,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河里抬沙,因为王锋个子小,老师安排他干“记工”这个“文职”,登记大家抬了几筐沙。王锋不干,把登记的活儿让给别人,自己帮着干重活。

    贾晓东是王锋高中时的语文教师,在她印象里,王锋个子不高、沉默寡言,但非常善良。1994年的深秋,学校给教师分下来过冬的煤,班里学生帮着贾晓东打好,堆在宿舍门外。一天晚上,王锋学习到深夜11点才从教室离开,见下了大雨,他想起贾老师的煤球还在外边,赶忙回寝室喊出几个同学,在雨里帮老师把1000多块煤搬回屋里。

    “每次想起来心里都很温暖。王锋能冲进火海救人真的不是偶然,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贾晓东说。

    “我们都需要他”

    潘品和王锋在2004年结婚,从相亲到结婚只用了十天。潘品说,当时接触了几天,觉得王锋有学识、有修养,总是把朋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很尽心,经常给他妈妈买药,很孝顺,父母很放心把自己交给他。

    婚后,王锋留在郑州打工,潘品留在老家。为了多挣一点钱,2007年王锋决定去马来西亚打工。起初,潘品并不同意,“当时大女儿1岁多,我怀孕7个月,到生孩子时他也不在身边,不希望他去那么远。”后来潘品也能理解丈夫的决定,“父母兄弟姐妹都靠他一个人,压力非常大,要养家就得多挣钱。”

    2009年,夫妇俩拿出打工的积蓄,给弟弟盖新房娶了媳妇。

    从马来西亚回来,王锋又去南阳油田打工,直到夫妇俩开始办托教班,一直两地分居的夫妻才真正开始共同生活。

    “生活上,王锋很会照顾人。办托教班很累,要给三四十个孩子做饭、洗碗,他从来没让我沾过手。压力虽然大,但他的阳光、乐观让我觉得有希望。”潘品说,办托教班这段时间,是她最幸福的时候。眼看苦日子要熬出头了,一场大火却粉碎了一家人的幸福。

    “以前他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连自己都照顾不了,他一定很难受。”谈起今后的生活,潘品很忧虑,“两个孩子还小,两边的父母年岁都大了,家庭的负担很重很重。但是没关系,只要人在就好。我最怕失去他。”

    7月初,方城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王锋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详细部署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救助内容涵盖了王锋及其家属的低保、农村养老、残疾救助,王锋子女的教育帮扶,王锋家庭的社会保障救助,家庭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

    “孩子每天都打电话问爸爸的病轻一些没有,什么时候能回家。”潘品说。

    想着丈夫仍然没有度过危险期,她总是提心吊胆。“趴在病房门口看一次,我就心碎一次。”潘品说,“我怕失去他。我需要他,孩子也需要他,父母更需要他。”

    本报郑州8月9日电

    相关报道

    一串带血的脚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吴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8月10日 03 版

助人为乐 持家负责
“微孝行动”微博话题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中国人民大学与云南省教育厅签约开展创新创业培训
孙杨:苦心人天不负
广州:政府购买服务加大体育惠民力度
美国家长的“教育经”
改革要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
“凯书记”的青年工作经
里约大舞台定格90后新偶像
扬眉吐气 水中蛟龙掀巨浪 不可思议 乒坛黑马扮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