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8月1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O2O2O恋爱模式探索:

网络发帖寻真爱的N种方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12日   12 版)

    “豁出去了,不然就一点机会没有了!”网友“酸葡萄”绝望地盘算。此时距离2016年七夕还有10多天,距离11月11日光棍节还有3个多月。深夜,她鼓起勇气敲了一篇网络征友贴。

    适婚的年龄总是容易让人感到慌张,不是慌张于怀疑真爱是否存在,就是慌张于找不到真爱,但最令人绝望的,可能是连寻爱的方法都没有。

    所以,在年轻人更钟情于网络社交的今天,上网发帖寻真爱顺理成章地成为万千饮食男女的恋爱播种场。像网友酸葡萄一样,大家先从线下(Off line)走到线上(On line),以此打破现实生活中的交友壁垒,再尽可能从线上(On line)走回线下(Off line),期盼能和“有缘人”一起收割爱情的果实。

    酸葡萄是个广东女孩,从事早教,今年7月底,她在某社交网站发了一篇决心要在光棍节前脱单的征友帖。她用寥寥200余字,把自己浓缩成一个“超爱旅行”、做饭“还不错”的“随和”姑娘。

    不到一周时间,1991年出生的酸葡萄就收到了50多位男士的回复。

    “我是认真的!” 酸葡萄把在2016年11月11日之前“遇到对的人”的希望押在了发帖征男友上。“年纪也不小了”“平常没有机会认识(潜在男友)”,她试图用网络招亲突破困境。

    这个25岁的姑娘把网友都当作朋友,并不会因为是网上认识的而“有忌讳”。真实姓名、身高、体重、职业、所在方位等信息,她都会告诉对方。在与网友建立信任这件事上,酸葡萄觉得“因为我都是说真话,别人也会说真话吧”,然后在这行字的末尾,她加了一个“哭笑”的表情符号,这是她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微信采访时最常用的表情。

    大约一周的时间里,酸葡萄和50多位应征者中的40多位有过交流,感觉“工作量”很大,“遇到喜欢的人太难了”“有时候一言不合就不想聊了”。

    而随着聊天从突击化向常态化迈进,她又遭遇了更深层次的尴尬。

    “吃饭了吗?睡觉了吗?忙吗?”因为彼此不熟,大家的聊天内容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为打破僵局,这个给自己定义“认真的”姑娘决定,接下来要从线上转到线下,和一直保持联络的网友见个面。

    就在酸葡萄姑娘试图跳出和网友用问候语开始聊天的窘境时,她的同性、异性同龄人也在踊跃踏入网络寻爱之中。方式略有不同,但还是异曲同工。

    现居杭州的小伙子“良佑商祺”在某社交网站“恋爱小组”里发了帖,主题是怀旧,还配了15张照片。

    他展示了不少生活细节。比如,其中一张照片是他整齐摆放在鞋柜上的16双鞋;一张照片是用木质衣架撑起的4件西装马甲,做工精良,面料考究;还有的照片是他的一摞书,《瓦尔登湖》、《傲慢与偏见》英文版、《货币战争》排列其中。

    虽然年龄相仿,但和广州姑娘酸葡萄相比,良佑商祺的征友帖要随性得多,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个人信息。他压根儿就是“一时兴起”来发帖的,并不敢相信网络。

    不过,这个“谨慎”的先生还是在孤独的笼罩下非常隐晦地写道:“如今,深夜寻觅四周,喝酒的伴都没有……”

    “我也好奇这个地方真能征到或者约到吗?应该是可以的,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小组。”网友良佑商祺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他说得没错,在某社交网站上,几乎每个省会城市都有自己的恋爱小组。

    这些小组的组建时间以2010年以后居多,规模不一。良佑商祺所在的“杭州最靠谱的恋爱小组”有3.7万多名成员,在某社交网站中的所有区域恋爱小组中属于中等规模。规模较大的“上海最靠谱的恋爱小组”有9.4万多名成员,“北京最靠谱的恋爱小组”有8.8万多名成员,而规模较小的济南、石家庄等恋爱小组也有六七千人。

    在他们眼中,大多数“网友”是找到真爱的未知希望。

    小组中混杂着各种帖子。如果聚焦到认真征友的这类内容上,会发现人们正在试图用物质条件、生活态度、兴趣爱好等各种标签定义自己,以便被“有缘人”迅速识别出来。

    “硬件:1989年出生,183厘米,本科,国企部门主管,有2套商品房和2套动迁房,统统没有贷款。要求:希望你是1989~1993年左右的漂亮点的上海小姑娘,和我一样没有不良嗜好,我不喜欢去夜店的女人。” 上海网友“大成小爱”在帖子里开门见山地写道,“套路不如靠谱。”

    而同样来自上海的网友“byterain”则非常抗拒把周围每个适龄异性都当成潜在的恋爱对象来品评。他在帖子里说:“很多人是来寻找一种确定的关系,而我是只想认识一个真挚、鲜活的人,分享和相互照应——那个人也许就是:你 。”

    还有人在帖子里亮出自己做的菜;有的展示摄影作品;有的分享往日游记;或者列出长长的私人歌单,相信“歌单合则人合”。

    在找到真爱之前,谁也不知道哪种方法最有效,这些人则尝试用各种方式在人际成本和经济成本都几乎为零的网络环境中寻求匹配。

    恋爱小组大批崛起的2010年至今已有6年时间,但大家对于走上网络,发帖寻爱的仍有争议。

    哪怕是身先士卒的网友酸葡萄自己,都觉得如此赤裸裸地征友“好像不太好”,需要“豁出去”才行。但一位35岁南京“大叔”已然顾不了那么多,他在感到疲惫和绝望之后,自诩抖落出一身“俗人”特质,无奈道:“灯火阑珊处,那人仍不知何处。”

    实际上,相比于从线下走到线上发帖,从线上再走回线下见真人的举动实施起来难度更大。当然有人质疑网络征友的成功率,所以也不乏有《到底有没有人征到?》之类的帖子存在。

    2015年9月,网友“Woo”发帖问:“每天看征人爆照的帖子层出不穷,到底大家找到归属没?”

    “应该有,我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一位名叫“九伴”的网友回复“Woo”说。

    而恰巧在这个调查贴出现的两个多月后,2015年光棍节过完不久,网友“王平凡”在济南小组里激动地发了一帖:《征到啦征到啦!谢谢!》。

    注:文章中所有姓名均为网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8月12日 12 版

网络发帖寻真爱的N种方式
接到通知书时你在做什么
那段睡在别人脚板下的日子
不让农民因为彩礼致贫
租房十年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