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21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中建三局一百六十名新员工拜农民工为师

大学毕业生入职第一课先沾“泥土味”

实习生 胡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21日   02 版)

    8月20日上午,在武汉市江岸区中建三局塔子湖城中村改造项目部,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墙体砌筑劳动竞赛如期展开。

    刚刚大学毕业入职的新员工,身着迷彩服,拿起铁铲,扛起砖头,和农民工师傅进行了一次“大比武”。

    武汉的8月,每天高温接近40摄氏度,顶着“卓越工程师”头衔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吕效祥原本应该坐在空调房里钻研技术。今天,他在现场挥动着晒得黝黑的手臂说,“酷暑下,农民工用自己的勤劳朴实,给我们了一堂无声的课。这堂课,值!”

    自从8月3日拜师以来,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刚入职的160名新员工,一头扎进武汉、天津、长沙等地的建筑工地,与工地施工班组师傅们同吃同住,一起下工地,实际操作钢筋绑扎、模板钉制、施工电梯安装、墙体砌筑、基坑作业等一线施工业务。

    今年24岁的胡洋,在武汉市光谷高新大道的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工地上,冒着酷暑,每天做足10小时钢筋工。

    第一次现场施工,让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他有点儿不适应,“但农民工师傅的质朴以及在高温下劳动的不易,都让我深受感动,也激励着我坚持下去”。

    前几天,49岁的农民工师傅孙辉元与徒弟胡洋一起绑扎承台钢筋,一共19根,一横一竖、一短一长相互交叉,按同样间距摆放,定位完成后,再进行绑扎。“2.2米高的承台,1个多小时扎完19根,我扎3根的时间,他只扎了1根。”徒弟老问孙辉元,会不会把他拖慢了,他则不断劝慰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徒弟:“没事,慢慢来。”

    “钢筋工需要戴上手套操作,既防烫伤又防伤手,一开始看到徒弟准备的手套不好使,既不透气又不便于操作,就赶紧给他换了一双。”孙辉元说,为了避免锋利的钢筋头划伤徒弟,不让铁锈沾上皮肤,他总叮嘱胡洋“全副武装”,穿长裤和长袖衣服。

    长安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的马东旭,在绑扎钢筋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师傅不仅技艺娴熟,还会看图纸,每一根钢筋都会按照图纸来绑扎,非常认真,“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也改变了我以往对农民工的偏见”。

    上浆、扛砖、加固。在塔子湖项目施工现场,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新员工王子斌,砌完一堵半米高的墙后早已是大汗淋漓。

    虽然已学习砌墙操作一周,但面对如何用好一块砖一铲砂浆,砌出一面合乎标准的墙体,他还得时不时向一旁的农民工师傅请教。“以前觉得这都是体力活。但实际操作后发现,他们在测量墙体、看施工图纸、把控施工材料的干湿度以及文明施工上,都游刃有余。”

    在建筑行业,师傅带徒弟是一项老传统,但随着近年来相关企业高速扩张,管理岗位人才奇缺,大学生上岗后就直接分到各项目部岗位上,一线劳动实践也逐渐弱化。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副总经理邓伟华18年前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专业。他介绍,当年刚入职时,他就作为钢筋工长绑扎钢筋,“那时虽然没有一对一指定师傅,但也是一线农民工教授技术”。

    新入职员工到一线实践是建筑行业的一种老传统,后来渐渐弱化。邓伟华称,公司逐渐发现,缺乏一线劳动实践的新员工,业务上手速度和能力的提升较慢,与一线农民工也存在一定隔阂。为此,今年起,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决定恢复老传统,首开2016年“新员工进班组”活动,将岗前培训时间从之前的一周延长到一个月,让所有新员工参与劳动一线施工。

    此次挑选出的师傅都从业10余年,操作能力突出,理论扎实。长达半个月的实践,师傅们也改变了对这批新入职大学生的看法。马东旭的师傅王成郎说:“这些90后大学生学东西真快,一点就通,还能吃苦,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儿。”

    本报武汉8月20日电

描绘健康中国的美好蓝图
“融合发展·创新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G20杭州峰会志愿者出征
美国版“狼来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大学毕业生入职第一课先沾“泥土味”
后来居上 刘虹惊险夺冠
水到渠成 谌龙霸气称王
“狂傲”刘虹最后30米反超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