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地区是一块革命的热土,“红色”之旅是大学生文明旅游寻访活动的重要内容,“红色”村庄——岱后村让我们重温“初心”。驱车近两个小时,不知不觉间城市的喧嚣已甩在了脑后,沿途满目是蓝天白云下起伏的山峦,青色的竹和墨绿色的树叶赋予画面更多的层次感,打开车窗让山间的气息肆意地扑到脸上。
公路的一个转角处,一座古色古香的村落出现在眼前,这座四面环山的宁静村落曾是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离县城比较远,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一天内到达不了,有利于开展革命工作。”丽水市旅游局工作人员胡继红说,“当地民风淳朴,革命热情很高。”山区适合发展革命力量,之前阅读到此类文字时,是当做“定律”来理解的,走过山路,处在山中才会有切身的体会,体会到群山中游击力量的作用,体会到艰苦环境中信仰的力量,体会到革命力量是如何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的。
沿石板路拾级而上,从山上极目远眺,布局错落有致的村庄、黄色泥墙、或黛或红的瓦在阳光下美得如一幅画,清澈的小溪里鱼儿时不时翻个水花,蜿蜒的路面一尘不染……可以看出当地村民对家乡的爱。这种“爱”是传承下来的,是保卫家园为重要动因,它既承载了爱家乡的小爱,又构成了爱国的大爱。青山秀水间的党史纪念馆原为朱氏宗祠,朱谢两姓先辈在此辛勤劳作数百年,人文气息浓,革命时期,淳朴的村民勇敢地拿起武器加入到革命斗争中去。
1930年,在浙南红军攻打丽水城和周边红军革命运动的影响下,李春元、朱喜奎等村民参与起义,在战斗中李春元被俘,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害,这是岱后村第一次看见到不怕牺牲的红军,激起了村民革命意识。1935年夏秋以后,粟裕、黄富武等人率部多次转战丽水县山区。黄富武率挺进师驻扎岱后村,并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丽水县委建立,出现抗日救亡高涨形势;解放战争时,以“抗丁、抗税、抗暴力”为革命思想展开斗争,在反“清剿”斗争中,岱后村村民与敌对势力斗智斗勇,誓死保护了党组织……这样的故事很多。
走进这座村,仍能触摸革命斗争的痕迹。群众们为了保护党组织,准备了7处隐蔽场所。朱太家就是隐蔽场所之一,屋门环铁圈和门后走廊板壁上仍留存着敌人子弹的痕迹。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收藏着革命时期的文物,并部分重现了当时工作生活的场景,两杆土枪、几张座椅、几副碗筷、一双旧草鞋……吃惊于物质条件的艰苦之余,我们看到的是革命志士们精神上的富足,正是这样的革命信仰的火种,点燃了这片热土。
岱后村是全国各地红色革命村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星星之火,抱有坚定的革命信仰和热忱,从战火中走来,点燃整个中华大地。
“岱后村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浓厚的红色基因和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要把它建设成新农村的典范。最多两年要让岱后村脱胎换骨。”丽水市常委、莲都区委书记葛学斌对岱后村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传媒大学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