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共绘民族一家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26日   04 版)

    8月24日,北京长安大戏院,来自西藏藏剧团的演员在后台化妆,准备演出。当日,藏戏《六弦情缘》在这里演出。该戏用藏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作为主题曲,通过六弦琴艺人白珍和庄园少爷朗杰平措的悲欢离合,表现新旧社会的冲突。

    舞蹈诗《乌苏里传歌》——乌苏里江,源远流长,赫哲民族,渔猎于此。

    8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情景歌舞《快乐的玉米提你要去哪里》表现新疆年轻人坐着高铁去旅行的欢乐场面。

    8月20日,大型音乐舞蹈诗《花山》演出现场。该剧将左江两岸的美丽画卷展现在舞台上。前不久,左江花山岩画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各民族演员身着盛装同唱祝酒歌。当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同心共筑中国梦”文艺晚会在这里进行预演。

    8月23日,音乐剧《畲娘》演出中,演员们走到观众席边表演。该剧将畲族音乐、建筑、舞蹈、民俗等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表达相结合,以诗化的风格完美呈现畲乡风情。

    8月18日晚,歌剧《彝红》演出前,一位老者被演出的独特布景吸引。该剧再现了红军长征经过凉山,与彝族人民“彝海结盟”的历史故事。

    8月16日,新疆代表团的演职人员到达北京西客站,新疆团是本届会演进京演出人数最多的代表团。

8月21日,陈直、陈爽兄妹俩在舞剧《戈壁青春》的背板前合影留念。兄妹二人曾分别是内蒙古兵团和云南兵团的知青,看完这部知青题材的舞剧后,他们很是感慨。

    摄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建泉 

    写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何春中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金色的阳光照船帆。紧摇桨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8月22日晚,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黑龙江省代表团参演剧目《乌苏里传歌》在北京民族剧院首演。该剧以赫哲族古老独特的说唱艺术伊玛堪为衬托,以一对赫哲族男女情感发展为主线,生动还原了一个英雄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传奇故事和“生存密码”。

    8月16日至9月14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在近一个月里,43台剧目逐一亮相首都舞台,为观众带来一道道丰富的民族文化大餐。

    国家民委新闻发言人武翠英介绍说,和前几届相比,今年文艺会演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歌舞晚会的数量明显减少,而舞剧、歌剧、话剧、少数民族戏剧和汉族地方戏的占比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在舞台创作方面又有了长足发展,对剧情和故事有了更高要求。

    以《乌苏里传歌》为例,“不追求大投入,没有把重点放在舞美和服装等方面。原生态是全剧中一个关键的元素!”《乌苏里传歌》主演、总政歌舞团演员李志说,“有机结合了多种舞蹈形式,在追求戏剧性的同时,也追求诗意,追求返朴归真。”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艺术精品。本届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北京市代表团演出两台剧目,分别为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和音乐会《多彩中国》。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是国家大剧院根据经典电影改编的同名歌剧,由雷振邦之女雷蕾担任作曲,在歌剧舞台上再现了电影中的一段段经典旋律。音乐会《多彩中国》则是一台古筝协奏曲,在筝乐中传递出北京源远流长的文化。

    内蒙古的舞剧《草原记忆》,取材于上世纪60年代“三千孤儿”的真实故事,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了我国各民族相依互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来自西藏自治区代表团的藏戏《六弦情缘》取材于扎西班典的藏语小说《琴弦上的魂》,用藏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一首民歌作为主题曲,通过六弦琴艺人白珍和庄园少爷朗杰平措的悲欢离合,表现新旧社会的冲突。除采用传统藏戏结构,该剧对藏戏中说雄(即韵白)所占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以适应全新编排的需要。

    新疆三部优秀剧目歌舞剧《情暖天山》、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以及舞剧《戈壁青春》,代表新疆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情暖天山》,以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疆青河县阿尼帕·阿力玛洪几十年来倾心抚养6个民族的19个孩子的感人事迹为原型创作而成。剧中帕丽达“妈妈”角色由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担任。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选送的舞蹈诗《缘起敦煌》、陕西省代表团选送的秦腔《丝路长城》,不约而同地选择讲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表达民族团结的愿景。

    8月22日晚,《乌苏里传歌》首演结束,现场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有观众称:“看《乌苏里传歌》,深深地被剧中的‘情’所感动,被‘景’所融化,演员表演热情奔放、动情触景,是一部有吸引力与感召力的作品。”

    观众对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热情不仅体现在演出剧场,在网络空间更被广泛地点燃。7月21日,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受欢迎剧目网络投票启动,一个月以来,这成了不少微信群的热门话题,人们纷纷奔走相告,为各自喜爱的剧目点赞。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25上午,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网络投票”微信公众号上,已经有近500万人参与投票。其中,《阿里郎花》票数达43万,在参演的43个剧目中暂列第一位。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点燃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就像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说的那样,这是“展示各民族文艺工作者卓越才华的舞台,更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真实写照”。

共绘民族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