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社会上有热点事件发生时,我便会在微信朋友圈里体验到不同行业的朋友那微妙的职业荣誉感。
比如,当警察的朋友们,不管身处什么地方,干的什么警种,遇有突发社会事件,总会齐刷刷统一刷屏。发生洪涝灾害,他们个个转发“警察蓝,是暴雨中的安全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他们又发“警察和消防员是世界上最帅的逆行者”。看到同仁舍己奉献、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他们直抒胸臆:“无愧选择,无悔前行”;说起执法问题、警民矛盾引发的争论,他们大声疾呼:“善待警察就是善待生命”。那强烈的职业荣誉感简直令人不好意思不点赞致敬,留言道一声“您辛苦了”。
当医生的朋友也差不多。别管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就连尚在医学院学习还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网上热议“就医难、挂号难”,他们激愤:“医疗资源不足,不能总让医生背黑锅”;万众关注医患纠纷、医闹事件,他们痛心:“医生治病救人,谁来拯救医生?”前一段时间“某地医生连做9台手术,瘫倒手术室”的新闻一出,他们更是齐刷刷转载,心酸、委屈、骄傲、自豪,背后的情绪难以言表。
还有公务员、教师、媒体工作者……朋友圈里,各行各业的人们仿佛都对网络热点事件中那些素不相识同行的遭遇感同身受,感慨良多。这些感慨初看还觉感动,被刷得多了不免反感:哪个行业没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难道就因为辛苦,对于出现的矛盾纷争,就只能理解,不能质疑了吗?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于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为自己的同行辩护,自觉为行业代言发声,这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只是社交媒体的盛行,造成了这一现象集中刷屏的情况,时间长了甚至给旁观者留下行业群体“抱团取暖”“帮亲不帮理”的不良印象,达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在朋友圈里转发评论时,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和事件中可能远在天边的同行想象成一个共同体,似乎他们的荣耀是我们的荣耀,他们的艰辛是我们的艰辛,连带着,他们的耻辱也是我们的耻辱。然而我们当然只是一个个体,冷暖自知,荣辱自取,自己只对自己负责。英雄可敬的事迹,同行可叹的经历,还有别人犯下的错误、留下的教训,都只供我们学习景仰,自省自警。我们的职业之路是荣是辱,不是借朋友圈里的热点事件刷出来的,只能靠自己一点一滴的实际工作来累积。
只有一位警察朋友发过的一条关于工作的朋友圈深深地打动过我。这条朋友圈既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慷慨激昂,她只是平淡地记录下了工作中某个瞬间的心情。她说:“清晨六点在街上站岗执勤,一个母亲骑着车,带着四五岁的女儿从身边经过,小女孩扭过头,稚声稚气地对着我说了一句:警察阿姨好!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光荣极了。”
我想,也许只有这样真实的职业记忆,才能流露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职业荣誉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