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多从遵义市区徒步出发,饿了吃点自带的面包,皮肤晒得发红发烫,12个小时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二学生周作勇和7名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终于抵达了终点娄山关。
这个假期,这群90后大学生把自己的社会实践主题定为“红色传承”。8月16日,在调研开始的第5天,他们决定重走一段长征路,体验一下红军长途跋涉的感觉。
“体会长征精神,至少要走完一个马拉松吧。”周作勇说,47公里的路程仅仅走就很苦了,更何况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和遥远的行程。走完这一段路,他总结,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是用理想信念去对抗重重困难。
今年暑期,许多大学生选择像周作勇这样,走进贵州遵义进行以“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遵义市委统计显示,暑期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的学生走进遵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山、娄山关战斗遗址等红色地标,成为大学生了解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方式。
“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是非常好的契机,让大学生在感受红色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团遵义市委书记石诗源说,希望这样的红色实践能延续下去,成为大学生青春年华中的新时尚。
南京邮电大学的令狐友韬第一次随学校社会实践团参加红色实践,没到遵义之前,他想象中的红色文化比较枯燥,跟理想中的“诗和远方”相距甚远。
但在101岁的老红军王道金向令狐友韬讲述了长征故事后,令狐友韬感慨道:“听完王爷爷讲的故事,我的爱国情怀一下子放大了很多。”
“以前觉得红色精神就是一种广泛的艰苦,不知道它是怎样落实到实际中的。”令狐友韬说,跳出了课本,自己亲身感受到的红色精神是一种为了心中的理想什么都可以奉献的精神,这种执着正是青春岁月里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基因。面对历史,令狐友韬认为,眼前应该更加懂得责任和担当。
在学校组织的红色主题社会实践外,许多大学生还自己前往遵义,寻找心目中的红色基因。
湖南小伙张应中走进了遵义会议会址,这名贵州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希望在这里当义务讲解员。“考过好几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没成功,要来找找前进的力量。”张应中说。
工作从背解说词开始,翻烂了厚厚的解说材料,他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从老解说员口中,他知道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红色故事。如今,穿上解说员制服,给参观者说起“湘江战役红军一战损失3万人”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哀叹,表情凝重;讲到四渡赤水时,他脸上又透着自豪。
张应中说,过去知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现在知道了爬雪山过草地中经历的故事和细节,感受完全不同。“和老红军们经历的磨难比,我遇到的一点挫折算什么”?
不知道往哪里走、不知道吃喝够不够、不知道黎明的曙光离自己还有多远。张应中感觉,当年红军遇到的迷茫也是当代大学生心中的迷茫。
“不功利”“为了信仰”“不忘初心”……张应中嘴里说出一连串词汇,他感觉,长征的精神就是在任何环境里都脚踏实地,而不是总想着一劳永逸。如今,这成为了他的人生信条。在他看来,这就是自己身上积极的青春气息,每天穿着正装制服、讲着穿透人心的故事,正是属于自己的时尚。
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级本科生付姗,也选择在暑期到遵义会议会址担任义务讲解员。1个月里,她感觉自己的精神状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妈妈如果看到我现在穿着制服讲红色故事的样子,一定会惊呆”。
从背文字到讲故事,付姗感觉,这些内容和之前枯燥乏味的历史课本大不相同,理想的种子随着一段段动人的红色故事注入心中,红色的基因也就随之流入血脉。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杨利看来,红色历史透出的力量会让青年终生受益。青年应该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理解党一步步走过的历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目前,遵义会议会址每天接纳参观者两万人左右,杨利很高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这里,坚定理想信念,让青春时光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