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您需要哪种语言的翻译?”
在传统印象中,同声传译和交互传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但这些天在杭州,拨打96020,便可以获得14种语言的即时翻译服务。这是G20峰会举办17年来,主办城市首次大规模启用远程口译服务。这项服务从8月10日开通,将运行到9月10日。
96020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三方通话的翻译平台,全面连通杭州市的政府公共服务及会务服务。在杭州的外国友人如遇到困难,只要会英、日、韩、德、俄、法、西、印尼、葡、阿、意、土、老和泰语等14种语言中的一种,就可以拨打110、120、114、119等公共服务热线。
王杰是平台的老挝语种译员。在B20会议开幕后几个小时,她接到了第一个电话,用户是一位来杭州旅游的老挝游客,希望她帮忙告诉出租车司机他想去西湖。王杰在老挝生活多年、长期担任翻译工作,她说,能参与到这样高规格的会议服务工作中,她感到很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
和老挝语一样属于小语种的泰语译员徐一丹,平均一天会接到10多通电话。这些电话来自两种群体。一种是医院、公安等公共机构,当他们遇到外宾的时候,会拨打平台电话进行沟通。另一种则是游客等个体,希望平台译员帮忙把他们的需要翻译成中文。
不过,徐一丹却遇到过让她一时搞不定的第三种情形。昨天,一位出租车司机拨通电话,希望让她帮忙和泰国乘客沟通。但司机师傅的杭州口音很重,这让四川人徐一丹也不会翻译了。她只好请平台上随时待命的“杭州通”同事帮忙解决了难题。
平台运营团队负责人刘晓磊介绍称,目前平台有200多名译员和十几位专家。不少译员有长期的海外生活背景,对当地文化较为了解。专家则是退休的外交人员等,他们的经验有助于在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时提出解决办法。
据了解,在G20会场、媒体中心以及市区的一些宾馆,都设置有即时翻译的双手柄电话。目前平台平均一天接到200多通电话,峰值超过300通。预计G20峰会结束后两天将会迎接新的高峰。峰会结束后,该平台将继续保留一些常用语种。这成为杭州打造国际化智慧城市的举措之一。
对老百姓来说,会务翻译则显得更为神秘一些。
身为世界银行签约译员、担任过多次大型国际会议交互传译的叶协进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每逢大型会议之前,同声传译员和交互传译员都要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准备。但是,有些会议出于保密考虑,有时译员拿到相关文件时,距离正式上场翻译只有15分钟了。再优秀的译员,在现场遇到生词、出现“卡壳”等情况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叶协进从事翻译工作已经超过20年,作为一个“老译员”,他也关注了历届G20峰会,他最大的感受是,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语言“越来越接近”。“以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这样的表述比较常见;但现在,尤其是近几年的G20峰会,这样的表述越来越少,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叶协进说,在国际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自说自话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类似本届G20峰会主题中“创新、活力、联动、包容”这样的话题,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折射到语言上,老译员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本报杭州9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