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天津9月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看同一种病,跑不同的医院,因为各家检查结果互不相认,导致明明是同一项检查却得不断重复做;这不仅让患者付出成倍的体力、时间和花费,还要冒着多次检查辐射超标的危险……今后,这种令患者苦不堪言的就诊经历将在京津冀地区得以改善。
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9月5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在京津冀区域内启动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第一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实施。
首批试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共27项,纳入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共132家,包括北京的69家、天津的37家和河北的26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这意味着三地患者拿着这132家医疗机构做检查的结果到其中任何一家医院就诊,接诊医疗机构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情况下,对报告单中互认项目的检验结果将不再进行重复检查。
天津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不仅能够减轻患者负担、简化就医、降低医疗费用,还能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三地医疗机构临床检验质量和管理水平。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符合结果互认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在检验结果报告单相应检验项目名称前增加“★”标识,作为检验结果互认的标识。
据介绍,本次首批纳入检验结果互认的27个检验项目为临床实验室最为常用、有质量标准、有室间质评计划、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互认工作基础的检验项目;三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试行临床检验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于在互认工作实施后出现临床检验质量和管理不符合互认要求等情形的医疗机构,将根据情况督促其进行整改或取消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资格。
根据试点情况,三地将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启动第二批互认工作,逐步扩大互认项目和互认医疗机构范围,为京津冀地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