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学典礼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宣布成立。据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介绍,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旨在探索研发着眼于未来的、能够重塑人类生活、工业生产、商业消费模式乃至全球经济革命性进步的技术。
未来技术,就是指着眼于未来、目前尚无法跟踪模仿的科学技术。作为科学研究中最神秘的一个领域,未来技术如今不仅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按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所说,未来技术可以让我国科技水平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事实上,未来技术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如果历史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核磁共振现象就属于“未来技术”。随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核磁共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测量模式,逐渐在医学诊断、材料检测、石油勘探等众多行业中实现了广泛应用,并相继获得6次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曾指出:“在若干重要科技领域,外部技术变革和内在矛盾正在推动一些基本科学问题的突破,而其结果可能会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深刻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地位。我们必须及时分析科技发展的态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大幅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化能力。”
江雷认为,为实现我国科技水平“弯道超车”,迫切需要围绕未来可能产生的变革性技术进行前沿探索,迫切需要围绕未来技术提前布局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国民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提供支撑,进而加速科学发现、引领产业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未来技术学院暂时设置7个教研室,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光子与量子芯片技术、光物质科学与能源技术、仿生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液态金属物质科学与技术和基因组健康技术。
研究未来技术势必要承受更多的风险。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周琪院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想做未来技术应该有未来思维和未来人才。“未来技术是未知的,如何来评价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在做这项挑战性工作时,是有很大可能性会失败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已经可以正常看待这件事,希望将来从社会层面也可以以正常心态接受这种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失败”。
周琪还提出,对于从事这个领域的年轻人来说,和同龄人相比,他们在同等时间内或许不能产出同样的论文和成果专利,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郭嘉栋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既然来到这个学院,开始致力于这样的研究方向,我想这是我们这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样的风险完全不会给我带来困扰。”
就像白春礼在当天上午的开学典礼上所说的,“在科学家的心中,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发明创造,揭示自然宇宙的真谛,就是需要不断攀登征服的一座座山峰,孜孜以求,无怨无悔。才能把自己的奋斗事业放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和航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叶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