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中国记协举办了第96期“新闻茶座”,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陈凤英以“中秋前夕盘点G20杭州峰会”为主题与境内外记者进行了交流,解读G20杭州峰会的丰硕成果。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G20首脑峰会。习近平主席曾用到圆满结束、广泛共识、丰硕成果来形容此次峰会。
为应对2007年至2010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国集团从2008年起在美国华盛顿首次召开首脑级峰会以商讨对策。2009年至2010年每年举行两次峰会,此后恢复一年一次峰会。此次杭州会议是第11次峰会。陈凤英认为,G20峰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8年、2009年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召开的峰会时期属于危机应对时期,此后属于后危机时期。后危机时期,各国的合作意愿不断下降,对世界经济如何发展找不到目标,很难达成协议。此次杭州峰会最终达成广泛共识,通过近30份重要文件,获得圆满成功,实属不易。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风险和挑战。
陈凤英认为,会议达成的第一个共识是:放眼长远,长效机制,目标明确。第二点共识是:综合施策,要实干。货币财政政策依然重要,但是把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性增长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最关键的是G20发展目标发生巨大变化,自从G20领导人在2009年匹兹堡峰会上一致同意将“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确立为G20的共同增长愿景以来,历届G20峰会均围绕这一愿景展开讨论,G20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均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杭州峰会则提出:“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即两个目标,增长和发展。
在去年的土耳其安塔利亚峰会上,习主席提出该怎么看当今世界经济,这届杭州峰会则提出该怎么办。会议明确找出需要解决的五大议题: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国际经济、金融架构;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以及影响世界经济的重大问题,如难民问题等。
陈凤英说,杭州峰会最大的目标是,为世界经济开出一剂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良药。比如,坚持问题导向,这与中国当前发展理念一致,即有问题解决问题。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问题导向,现在依然是。
最重要的是发展议题:联合国提出发展议题,要在千年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必须实现2030年全球减贫目标。目前全球最贫穷人口降到28%的目标已经实现,其中中国贡献了八成,即7亿人成功减贫。另一个问题是气候变化,目标是55个国家减排55%,其中中美两国责任重大。目前中美两国减排量达到43%左右。陈凤英说,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增长和减贫对世界是贡献,未来绿色低碳发展也将是对世界的贡献。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碳排放居前两位的国家,中国又是对外投资和贸易最多的国家,我们必须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习主席说过,G20包含的不仅是G20的成员国,更包含世界各国。陈凤英认为,这是将G20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转型必须要走向世界,走向全球,放眼长远,扩大开放。
为此,G20未来关心的问题将是: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性增长作为两个轮子,贸易和投资是引擎,推动G20和世界经济向前走。两个平台发挥作用,以往只有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杭州峰会又加入了贸易部长会议。这两个平台今后每年要召开三四次会议,安排G20一年的工作和未来工作。
因此,杭州峰会是一个新的起点。
本报北京9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