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诉

越来越多年轻人 漂洋过海去上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江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13日   12 版)

    直到现在,一想起2014年12月发生在马达加斯加的骚乱,亚历克依然心有余悸。当时他被公司派往马达加斯加常驻,由于当地部分员工骚乱,工厂一夜间被砸毁,中方员工连夜撤离。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已达2.6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年出境人数已达11659万人次。而这些中国企业的海外员工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

    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走出国门,在遥远而陌生的他乡既经历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风险,也收获着不同寻常的精彩人生。

    “第一次一个人出国有种前途未卜的感觉”

    从北京到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要在广州转机。2014年9月6日,在这趟历经12个小时、穿越小半个地球的长途旅程中,亚历克感到有一种苍凉感向他袭来。

    “之前我没有出过国,第一次去非洲就一个人,有种前途未卜的感觉。”亚历克2014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毕业后,加入了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当时他只知道,公司将会派他去一个非洲的法语国家。

    上学时,他已经通过老师和前辈了解到自己未来可能面临的工作状态,“像我们学法语的,入学之后老师会打预防针,未来可能会去非洲外派,因为如果在国内的话,法语本科毕业生机会不会特别多。”

    随着非洲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展工程承包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顺应这一市场潮流,成为数十万名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之一。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2014年统计,法语专业毕业生中,在非洲工作的毕业生的比例已从2004年的约14%上升至近几年的约三分之一。

    进入公司后,虽然当时亚历克对马达加斯加还基本上没有什么了解,但是他坦然地接受了安排。公司拥有马达加斯加糖业公司在那个国家的3个分公司,他被派往的第一个分公司、位于马达加斯加西海岸的穆龙达瓦市,工作是翻译岗位。

    出国前亚历克曾经担忧在非洲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物质条件,到当地后他发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特别是在首都,繁华程度与国内相似,旅游城市也特别干净,只有农村比较接近他的想象,之前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而当亚历克开始在马达加斯加的新生活时,身在浙江杭州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饼干还在等待着那只“半夜楼上尚未落地的鞋子”掉下来。

    饼干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专业,进入公司后被意外地分到国际部,开始“与国际接轨”。

    一开始他负责南亚市场,并不用承担“常驻”工作,主要的工作形式为出差。随着公司的政策转向本地化、多元化,开始在世界几个主要地区分设子公司,在泰国成立了东南亚的第一个子公司,急需常驻人员。

    即将被派往泰国常驻的消息是提前预知的,然而何时去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2016年1月,饼干正在巴基斯坦出差,回国时要在泰国转机,那时公司正好在泰国参加一个展会,上司就让他直接在国外签常住协议,留在了泰国。

    相比于饼干的措手不及,邱康华对自己的选择一直比较确定。2015年5月,在一家国企工作了3年后,他跳槽到一家通信公司的全球业务控制部。在来之前,他已经明确未来将至少在一线待3年。

    “我们招聘的条件就是必须同意外派,所以社招特别难招人,面试五六十份简历,可能就几个人来面试。因为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很多成家有了孩子,不太愿意出去,所以大部分都是校招。”2015年9月,被派往公司阿联酋代表处出差后,邱康华顺理成章留在了当地常驻。

    工作之外生活之内都只有同事

    “有时候会穿着西装革履见一些政府官员,或者在一些高端酒会上和一些商业精英交流;也有时要穿着工作服爬上电线杆,类似于建筑工人一样做一些事情。白领与蓝领兼于一身,还是比较神奇的。”这是饼干对自己工作的描述。

    一进入泰国,饼干就开始主动给自己打个预防针,不断暗示自己“你的生活节奏、生活规律甚至朋友圈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事实确实如此。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开始变得拥挤起来,不再是昔日朝九晚五,白天要面对前方客户,晚上要反映市场信息给总部人员,如果有空余的时间还要和内部进行沟通,一个人顶几个人的活儿,常常忙到晚上八九点钟。

    “在前方只有三四个人,是个小团体,没有太多的人来指导你,需要自己去调节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所以适应期也是蛮煎熬的。摸着石头过河,跌跌撞撞、懵懵懂懂地走过来大概花了一个月。”饼干告诉记者。

    亚历克在马达加斯加承担的是翻译工作,却往往不局限于此。“对于我们来说,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比较累心的事情,比如当地的劳资纠纷要你处理,或者一些法务上的事,很累心的时候就挺想回国的。”

    距离的遥远带来了与国内朋友圈的疏远,亚历克和邱康华在这一点上感受相同。由于和国内有时差,他们往往为此烦恼。亚历克在朋友圈里吐槽道,“时差最讨厌的地方是当我想跟你聊天的时候你在睡觉。”

    但邱康华不知这算不算一种“因祸得福”,总之,他在迪拜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因为与国内有4个小时的时差,当他加班结束之后国内已是深夜,没人可以聊天,自己也就睡觉了。

    于是,工作以外的时间如何打发,成为驻外青年一个难题。饼干觉得,工作之余,工作圈和朋友圈的高度重合,让他有些无所适从。“在杭州时,朋友和同事还是分得比较开,双休日不太愿意和同事玩。但是在海外你会发现,不管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除了同事还是同事,是一个很小的圈子,很难去拓展。”

    邱康华和同事们住在同一个酒店,如果周末不加班,就一起去打羽毛球、游泳、打牌,有时候一起做做饭。“迪拜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到处都是风沙,六七月的时候外面温度有时接近50摄氏度,不能出门,只能在室内待着。”

    他回忆起一个故事,初到迪拜时,同事们曾经想组织一次团队建设,商量了好久,决定去沙漠露营。在中东已驻扎8年的上司听后说,我们先去出去吃个饭吧。

    “那天他特意没开车,带我们去公司附近的一个餐馆吃饭,大概20多米左右,然后再问我们一遍,你们确定要去沙漠露营吗?大家都说太热了,不去了不去了。”想起这件事,他仍然觉得好笑。

    30万年薪难抵亲情疏离

    今年回国期间,亚历克还是辞掉了两年的驻外工作,重新寻找新的方向。被问起是否对驻外生活感到不适应,亚历克说并没有。

    “语言能力在国外会飞速提高,心理状态也会比之前更稳定,遇事处事都会比之前更稳重。”这些都是他总结的驻外经历对他的影响。

    年轻,出去长长见识,成为这些驻外年轻人工作的出发点之一。邱康华看重驻外经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外派能够接触到一线的业务,如果想长期在公司发展,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而更吸引他们的,则是远超于国内的优渥工资待遇。

    据亚历克透露,一般外派非洲工作年薪能达20万元人民币左右,在之前糖价高涨的时候,“一年轻轻松松拿30万元。”由于当地消费水平低,没有地方娱乐,基本都成了存款。

    饼干说起这些透着一丝狡黠,“对我爸妈来说是件好事。我爸比较爱吹,他说我儿子工作两年就去过国外了,工资还那么高,成了他吹牛的资本。而且平时我会给他们买些特产,带点吃的、用的,或者寄点钱,他们很开心。”

    但是长期驻外也面临着个人问题的困忧。饼干就是这个原因与前女友分手:“如果要常驻海外就要放弃感情生活。因为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不谈恋爱,另一种就是异国恋,比较残忍。”

    邱康华的一些同事把家人带到迪拜,公司可以为他们提供住宿和餐补。但他依然感到困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为了一份工作会作出这么大的牺牲。

    比如领导一年只能在暑假把孩子接到迪拜住两个月,有些同事一年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事怀孕了,但是老公在国内工作,也没办法过来陪她。“可能还是比较喜欢自己的工作吧,觉得作出的牺牲与得到的相比还是值得的。”

    根据《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不仅成为国际对外投资的最大吸收国,而且首次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未来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持续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这波潮水中。

    在邱康华看来,现在年轻,可以闯一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但以后或许会优先考虑家庭。

    亚历克认为是否决定驻外得看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未来规划,不能一刀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个人兴趣爱好、规划还有个人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了”。 

    (文中亚历克、饼干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江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13日 12 版)

越来越多年轻人 漂洋过海去上班
投标时打败“刁难的房东”
出差回来,整栋楼都没了
多少90后“一言不合”就辞职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