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千里输电路 万家灯火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19日   05 版)

    参观金中直流工程,超高压柳州局电力技术工人向大学生记者介绍“西电东送” 华北电力大学 陈一钦

    在广西柳州郊外,甘蔗地旁的田间小路被太阳晒得干裂,汽车驶过,腾起一阵烟尘。这里,坐落着“西电东送”的重点项目——云南金沙江中游电站送电广西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金中直流工程”),由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来自云南的清洁水电送往广西,既能满足中部地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能实现西部能源优化配置,是全国首个落点广西的±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南网人对技术和创新的执着追求令我们思考。”在金中直流工程面前,面对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勇于攻克技术难关的南网员工们,大学生记者们深受精神鼓舞。

    换流站就是我们的战场

    桂中换流站是金中直流工程的落地站点,由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柳州局负责运行维护。今年31岁的杨武志,便是桂中换流站的副站长。

    “在建设桂中换流站之前我们单位没有一个人接触过直流,正是因为这样,大家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要把这个技术搞清楚。”带着这股劲,杨武志参与了桂中换流站建设的全过程。在杨武志和他的同伴看来,这里就是他们的战场。

    桂中换流站直流双极负荷达到3200MW,如果因为异常导致负荷丢失后果将十分严重。“形象点说,就像是将一个人口100万左右的城市全部停电。”杨武志说,“甚至会因为这个事件而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瘫痪。”

    一旦出现故障,电力工人们需要在3分钟内做出初步判断,15分钟内弄清楚详细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情况,在1个小时内要完成处理。“就像在打遭遇战。”杨武志打趣地说。

    2016年1月到5月,是换流站建设的攻坚阶段,调试任务重,因此,一些系统调试工作都安排到0点到4点期间负荷较小的时段开展。“这下便是轮流作战了。”杨武志说,“人毕竟不是机器,一旦发现某些人工作状态疲倦了,就立马叫备班人员替上。”

    除了调试工作,每天安全巡视、设备维护、施工与运行交叉管理,项目协调、异常处理,都是他们必须高质量完成的事,“电网安全是我们每个电力人都必须时刻绷紧的弦。”换流站里工作的每个步骤都需要非常仔细谨慎,而且前后衔接工作要严格通知、审核到位。比如写工作票时,要分别经过操作人、监护人、值班负责人审核,三次审核之后才能现场操作。“就跟火箭发射直播差不多。”杨武志又生动风趣地比喻道。

    让国产化成为常态

    金中直流工程西起云南丽江金官换流站,东至广西柳州桂中换流站,线路全长1105公里,输送容量320万千瓦,每年可向广西送电约140亿千瓦时,占广西全社会用电量的15%。

    在这之中,能够实现供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对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桂中换流站设备国产的自主化率就达到了100%,成为一个典型。站里的员工们一同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体现了我国电力技术的智慧和开拓精神。这个100%如何定义?除了设备全部国产之外,人才也全部国产,同时,站内有一半的员工是党员。

    “党员要做技术的带头人,有任何困难都要冲锋在前。”站长陈极升表示。在党员黄繁朝的印象中,就有很多次在半夜两三点被站长叫起来共同排查故障、解决难题的事件。

    有一次,在晚上10点的巡视中,巡视人员发现一处电抗器内部有很微弱的异常光线,于是陈极升马上召集人员进行排查,最后证实电抗器确实存在难以发现的缺陷。“缺陷处于电抗器内部,在巡视过程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如果巡视的人技术不过关,很难注意到这样的细节。”黄繁朝表示。

    “国产化应成为常态,而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外的工程技术人员会因为设备made in China而放心。”在杨武志看来,中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也具备建造大电网的能力和条件,“中国的电力和高铁发展得如此迅速是有道理的,对于电力,我觉得应该跟高铁一样有信心!”

    同时,杨武志也认识到现今国内某些技术方面仍跟外国存在差距,“这有赖于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设备制造工艺和材料工程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懂得吸收再创造,让世界知道,中国的技术一点也不比国外差!”

    就像一个生命在孕育

    电力从云南输送到广西离不开输电线路,巡线就是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柳州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夏日的广西,太阳非常热辣,而巡线工人一年基本都在野外工作。“出去5分钟,出汗两小时!”巡线工人就这样打趣自己的工作状态。为了防止树木刺伤皮肤,夏天穿着两层工作服,汗水浸湿了衣服是工作常态。到了冬天,山上基本都结着冰,但在需要爬塔的时候又要脱掉御寒衣物才更方便工作。

    “每天都在大自然中探险!”这是巡线工人们向记者谈起自己工作的第一感觉。在深山里穿梭,砍树、爬塔、排除线路故障,中间遇到过马蜂窝、眼镜蛇,也常常被狗追。有时候需要背设备上山,一个绝缘子几十公斤,要背着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检修点。“刚接触这样的工作的时候会有点崩溃,但是专业和工作都是自己义无反顾地选的,看到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电力供应不断,我就很满足了。”青年员工刘远粤说道。

    现在,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进步,巡线工作开始由无人机配合人工巡线完成。无人机上搭载的高清摄像机,可以通过遥控拍摄输电导线、金具、绝缘子等情况,从监控界面实时观察并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这个“会飞的照相机”,不仅能代替人工攀爬巡检,还能拍到以往看不清的死角,为线路安全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我不想多说我们的努力,只想说说我对于这个工程的感想。”当记者问起换流站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时,杨武志却表示:“从一片黄土坡到这么大一个换流站,我惊叹它的变化速度。从挖开第一铲土到现在,就像是一个倾注了情感的生命孕育的过程。”

    (广东工业大学 曾梓琦 华北电力大学 罗智凌 中国人民大学 缪昕 上海交通大学 杜孟珂)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19日 05 版)

千里输电路 万家灯火情
农网改造再升级 携手共建新农村
祝文姬:青年科研人员的工匠之心
心守一事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