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青在线视频部导演对演播厅的校媒主播毕若旭比出一个“OK”的手势,第一期《高校新闻联播》的录制顺利结束。这期节目经过剪辑制作,在中国青年报官网中青在线、冰点暖闻App、北京时间网站及App等同步播出。
9月14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第一档面向全国网友的高校新闻节目——《高校新闻联播》正式开播。该节目由中国青年报社、“北京时间”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推出,内容全部由全国各高校校园媒体采编完成,旨在打造属于大学生的视频新闻阵地,报道全国高校的校园新闻,反映当代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在青年人群中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
“刚看到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微信上发布《高校新闻联播》征稿通知的时候,内心特别激动,感觉终于有一个好平台可以播放我们自己做的节目了。”山西农业大学广播站电视台学生负责人刘彦勇说:“我们的广播站电视台是去年才开办的,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
山西农业大学广播站电视台有三个固定的栏目——新闻类的《校内校外周周见》、音乐类的《随心乐事》、娱乐类的《纵观花花世界》。栏目每周更新,主要通过广播站的微信公众号传播。刘彦勇说:“上传的视频传播范围不是很广泛,主要受众是广播站的一些同学。虽然街采、毕业季、迎新这类节目的浏览量还不错,但常规节目仍不行,腾讯网站最多的一次浏览量是3000多。”
目前,大多数校园媒体拍摄的视频新闻大多只能在校内平台播出,观众仅限于本校师生。部分高校尝试在各类新平台推广其视频新闻内容,但因为缺乏整合和专业的制作,其效果尚不突出。
贵州大学电视台隶属于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成立已3年。贵州大学电视台的学生负责人谢汰君介绍:“电视台共有60名工作人员,有4台摄像机和供剪辑用的电脑,也有自己的录播室和演播厅,称得上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最近还申请了新的设备和场地,预计新的场地年底就能完工。”
虽有比较完备的设备,但宣传效果不理想。谢汰君说:“成立的前两年,视频大部分观看量来自学校的老师、同学。缺乏有技术、有想法、有创意的新闻人才,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谢汰君期待,高校电视台早日打破“闭门造车”的模式,能有一个可以与其他校园电视台互相学习和借鉴的平台,促进校园媒体共同进步。
像贵州大学电视台遇到创意瓶颈的校园媒体不少。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成立视频新闻工作室,截至目前,共制作了31期视频节目,在学校官网播出。“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同学的工作已进入正轨,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老师袁黎平认为,“经常拍摄、制作政治新闻类题材的视频,对学生的专业视野有所限制,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缺乏思想性、创新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倦怠心理,疏于创新。”
武昌理工学院网络电视台的指导老师欧阳明亮与袁黎平有同感。他认为,校园电视台的发展现状普遍面临三个困难:第一,专业技术不够,缺少专业性人才;第二,设备主要基于教学所用,拍摄效果达不到十分精彩的程度;第三,学生新闻敏感度和创意不够。《高校新闻联播》推出后,欧阳明亮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大学生电视媒体爱好者的交流平台。”
为了便于各高校视频爱好者沟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专门建立了“校媒联盟电视媒体群”QQ群。“我在QQ群里常看到大家热烈讨论拍摄和剪辑的技术、经验。通过这一平台,也把所在高校的新闻传递给全国高校,让各个学校的活动有更多人知道。”欧阳明亮希望,《高校新闻联播》最终能由线上发展到线下,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牵头,举办校园电视媒体培训班,选拔优秀人才到北京参观学习,邀请采编播“大咖”对高校学生进行现场培训指导。
据悉,《高校新闻联播》除报道校园新闻外,还将涉及大学生需要的服务信息,如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
“《高校新闻联播》记录的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中国青年报社副总编辑、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董时认为,这档节目的优势不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它反映众多大学生生活状态,满足他们的需求,“一是记录需求,记录大学美好时光,记录成长;二是服务需求,比如创业、考研、出国以及各种各样的交流需求等。”
在董时看来,《高校新闻联播》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美丽校园、表达师生情谊、讲述青春故事的窗口,更为热爱新闻的大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