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25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书架

哲学家孩子与警察父母

闫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5日   03 版)

    “只要我期望我的孩子有某种表现,我就紧张和焦虑,不能以他们原本的样子去看他们,和他们在一起时也不能获得任何快乐。我变成了一个警察。”《孩子是个哲学家》里的这句话一下戳中了我。热播剧《小别离》里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刻苦学习,上重点,出国……要不然“人生就完了”。期望让母亲们变得紧张而严厉,还夹杂着恐惧——害怕自己失望。至于孩子本身的想法,反倒是最不重要的。每个孩子尚未出生时,父母的期盼大约只是孩子健健康康就好,可一来到世上,不自觉有了更多期待,跟周围人比身高、体重、背诗、认字、学英语的程度。一个理想的小孩什么样?他应该是阳光开朗、见人会打招呼的,热爱分享、为人大方的,能化解大人逗弄的尴尬、聪明伶俐的。这是很多人对自己孩子的期待。当他们表现出害羞、小气、迟钝、有攻击性时,家长就有些失望,“没面子”。《孩子是个哲学家》作者费鲁奇是意大利的心理治疗师。他说自己没孩子时总是带着优越感和沾沾自喜去观察周围的父母,大多数父母笨拙又可怜,作为心理学家的他很容易就能发现一堆错误,提出很多建议,并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可成为父亲之后就发现所有的理论都变成空中楼阁,所有的自信和自满被清空,于是变得谦卑多了。孩子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自己的黑暗面暴露出来:虚荣、嫉妒、爱控制……

    成年人会隐藏和控制感受,甚至会习惯善意的谎言,小朋友却非常直率,他们会坦言别人唱歌难听或者不喜欢某个长辈。费鲁奇的儿子会对来家里的客人说:“你们怎么还不回家?”“那个阿姨长胡子了!”带孩子去社交场合总是会有层出不穷的尴尬。

    通过对孩子说谎来获得顺从,比如对不想回家的孩子说“一会儿大灰狼来啦”,这种做法在生活中很常见。为了不让儿子吃过多的炸鱼排,费鲁奇说冰箱里已经没了,可儿子坚持打开冰箱,谎言就被戳穿——大人有些尴尬。费鲁奇由此想起自己小时候去看牙时对牙医的器具着迷,牙医自豪地说,“你长大了可以成为一个像我一样的牙医。”母亲肯定了这个想法,但一出门去就翻脸说:“不,想想那是多恶心的工作,整天在人嘴里捣鼓来捣鼓去!”母亲态度的转变让他感到困惑,他也发现成人的一切言行不一致其实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有人说孩子是一家人素质的终极表现,熊孩子一定有熊爸妈。很多人害怕成为熊爸妈,擅长煽情和说教,一不小心就变成了“警察”。见过鸡汤文说一位母亲严肃批评火车上吵闹的幼儿,旁观者觉得这样体现了教养。可说教或许并不是最佳方案,每一个现象的背后都有核心的需求没有被发现。费鲁奇的儿子埃米利奥不喜欢洗头,他们先后用了劝说、解释、威胁、预言的方式说服他,都不管用。用好吃的来交换,无效;爸爸妈妈陪着,带着玩具洗,无效;说“不洗头会长虫子”,无效;说“每个人都有不想做的事情,但必须得做”,无效……然而当他们开始从孩子的需求考虑,立即找到了他不愿意洗头的根源——怕水进眼睛。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就接受洗头了。成为父母是神奇的契机,因为可以有机会修正自我面对自我,让自己重新回到孩子的心态。最好的状态就是,给予他纯粹的关注,不是侵犯或指导,只是置身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地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心不在焉地玩手机。一个人的心思是否在你身上,大人孩子都感觉得到。

    《孩子是个哲学家》

    皮耶罗·费鲁奇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闫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25日 03 版)

脑袋里装了2000出歌剧的人
任性的《有一天》带来真实改变
哲学家孩子与警察父母
《麻雀》又该起飞了
到底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