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批援疆医生计划明年1月回去。”秦强的语气里,带着期盼,也流露着留恋。
秦强是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今年3月5日,他随北京支援新疆和田医疗队来到和田地区,到现在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这是他第二次到新疆,第一次是在2015年的11月,北京儿童医院和安贞医院的小儿心脏科医生组成了一支医疗队,秦强作为其中一员,到和田地区义诊了一个星期。
“这都是一种本能反应”
到达和田地区人民医院的第一天,秦强就投入了工作。一个婴儿突发呼吸循环衰竭,面色已经发灰,该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体重只有3公斤,秦强迅速采取了措施,经过处置,患儿的病情稳定下来。“作为医生,这都是一种本能反应,毕竟有多年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碰到这种情况就马上会从一个纯医学的角度去想怎么解决问题。”
查房是秦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每周二,他会抽出时间为当地的医生举行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医疗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和一些基础的医疗知识。他每周五还会组织“疑难危重病”讨论会。秦强会带着当地的医生把危重病病人检查一遍,从患者一开始的发病情况到医生如何诊断病情,以及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都和大家进行交流。“要帮着他们建立一整套临床诊疗规范流程,这样他们遇到疑难危重症就会处理得更好。”秦强说。
2016年8月,秦强成功举办了和田地区基层医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学习班,学员多达百人,包括许多县乡的儿科医生。
“能帮一个是一个”
在为患者治病的过程中,秦强需要考虑的除了看病还有很多。“有的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或者文化水平不高,给他们治病,有时得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对每个患者都奉献自己全部的热情和能力,把能想到的办法和能动用的资源都用起来,能帮一个是一个。”秦强的语气真诚而恳切。
和田地区是全国结核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之一。秦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宣传和呼吁,“每次组织学习班的时候总会特意强调此事。”
2016年4月,在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对口支援新疆暨“院士+”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大会后,秦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汇报了和田地区儿童结核病的情况,希望能够引起国家和地区的重视,从而提高和田地区结核病的防治水平。“自己的嗓门小,但周围的人跟你一块儿呼吁,声音就越来越大。”秦强坚定地说。
在和当地患儿的家属接触的过程中,秦强发现,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得知自己的孩子生病,家人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的积蓄为孩子治疗。“很多人心态挺好,能够平静地对待孩子的病,也尊敬和信任医生。有时候语言不通,得通过维吾尔族医生翻译。”
当地百姓的淳朴,让秦强感受到了更神圣的使命感。秦强说:“既然来了,就好好工作,当我看到几个维吾尔族同胞的小孩得了很重的病,家里经济条件又不是太好的时候,十分同情他们,就尽自己医生的职责帮助他们。我相信,当地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预示着整个和田地区危重症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相对更好的治疗,大家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做好事情,一步一步往前推,效果肯定会越来越好。”
“把新疆建设得更美好”
空闲时间里,秦强的主要活动就是看书和在院子里散步。
“我的书都是从北京带过来的。”秦强说。
来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已有6个多月,秦强帮助许多患儿度过了生命的难关,但是提及自己的家人,秦强的声音却透出一丝遗憾。“我的父母都在老家,身体很不好,根本出不了门,孩子在北京,岳父岳母帮着带,我不能帮家里干点什么,只希望不负组织重托,用自己的一点力量把新疆建设得更美好。”
秦强的父母也都是医生,他们在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退休。秦强的父母非常支持儿子的事业,并鼓励他为国家奉献。“唐山大地震那年,我父亲差一点儿就被派去救灾了,只是因为接他的汽车半路上出了点问题,时间来不及了,他才没有去成。那一代人,国家需要的时候,都会义无反顾冲上去。”秦强的妻子是北京的一名中专教师,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妻子理解我,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应该很幸福地去奉献。”
刚到新疆时,有一次,秦强和刚上小学的孩子视频聊天后,妻子发现孩子在哭。“那时候刚来时间不长,也就一个来月,女儿不知道我要在这工作这么长时间,字迹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张纸条——‘爸爸我想你’,我看到后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援疆期间,组织允许支援新疆和田医疗队的队员回家探亲一次,或者家中的亲属来和田探望。援疆干部要是离开和田地区必须向援疆指挥部报告备案。今年暑假,秦强的妻子和孩子到乌鲁木齐旅游,一家人才相聚了一次。
还有4个月,秦强的援疆之行就将告一段落。回忆起在和田的半年时光,秦强觉得太快太短,“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再来援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