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观察

在朋友圈开“新闻发布会”只为宣布自己要辞职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30日   11 版)

    不知何时起,辞职,变成朋友圈中的大事儿。这两个字颇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只要一出现在新鲜事列表里,我们必当强烈关注。朋友圈里的辞职,实则具有超越这一举动本身的丰富内涵。

    无论是跳槽还是“裸辞”(作者注:指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许多当事人都会在微信里热热闹闹开一场“新闻发布会”,郑重而仔细地阐明各项信息:我为什么离开××单位;××单位在我生命中刻下了哪些烙印;我将要去哪家高就;我的去来之间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心路历程;好朋友张三李四对此事持或支持或不解的态度……记叙文主体写完,结尾略一升华,缀以寥寥一两条金句,譬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之类。

    “辞职新闻发布会”规模不一,形式各异。但是总体来看,行文诚意之足显而易见。当事人乐意说,吃瓜群众高兴听。

    想想我的父母,情形截然不同,他们那代人一份工作干到退休的比比皆是。即使冒出转行、跳槽的“勇士”,之前的保密工作无一不做得相当到位。职工家属大院这种密度高的熟人社会中,也总得依靠那么几个八卦、嘴大的阿姨拼命四处打听,才能把“离职机密网”撕开一道口子。比如某位女医生莫名其妙从单位“失联”,大家还琢磨去休假或办事了?结果许久以后飘来真相:她“隐辞”了——为了让儿子得到锦绣前程,拖家带口奔赴上海打天下。等消息姗姗来迟,辗转传入家属区大伙耳朵,人家早在大城市医院站稳脚跟,全新生活步入正轨。

    当年父辈的“实体朋友圈”,竭力保持“安分守己”的气质。辞职这件事被人们习惯性封锁,一切信息滞后。

    而到我们这代人,社交工具愈发高能,表达欲望与日俱增,且心态也与长辈们有异。辞职乃人生寻常选项而已,跳槽、“裸辞”坦荡荡,为何不可广而告之?

    如今,微信朋友圈里的众多“辞职新闻发布会”,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第一种很简洁,当事人发一条走心的状态,简明陈述辞职事实及未来去向,表达对“前任”的感恩和不舍之情,然后勉励自我;第二种升级了,在自己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书写一篇长文,更为详尽地交代来龙去脉,增加抒情比重,或许还小结木已成舟的前半生;第三种更高级,在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公共自媒体发文,解读“辞职事件”,受众除了亲朋好友还有大量陌生网友,字里行间多含对行业的审视,以及几分社会使命感;第四种极富互动感和现场感,他直接冲进各大熟人微信群,没有一点点预兆,冷不妨发表声明:“正式宣布一下,本人辞职啦!”——这种大概最符合“发布会”的特性了。若观众真感兴趣,可以紧接着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辞职新闻发布会”的召开程度,和从事的职业特征多少有些关联。老同学雯雯从事金融行业,我聊起宣布辞职这件事,她不以为然地说:“一般做媒体、写字的人,跳槽了才会较真写篇文章夹叙夹议吧,我们顶多发条状态就完了。因为实在没什么好感慨的嘛,要么是嫌前东家薪水低,要么是和前东家奇葩同事的矛盾无法调和,原因太简单了。”

    可偏偏寻常之事,被人们强调、放大次数多了,便成了奇事,呈现出魔幻效果。开“辞职新闻发布会”,人们各怀心事。

    这个时代互联网社交程度太高,只要你无法抵抗社交诱惑,不甘当天外飞仙,就很难躲藏在虚拟账号里享受秘密。你选择享受虚拟人际圈的快感,那这个世界也逼迫你扩大信息透明度。一位媒体同行告诉我,她离开原报社时,既发状态又到群里声明,倒无关分享欲,而在于“告知熟人你的职业新动向是一种必要的社交礼貌”。“如果不去隆重公告,你都跑到新单位了,而原先工作的合作伙伴毫不知情,还以旧单位身份有求于你,一个个慢慢解释岂不是很尴尬和麻烦?”既然拥有快捷渠道,理应一键通知群体。清清爽爽离职,不带走一丝云彩。

    召开在线“辞职发布会”,有些人则出于情感召唤。当下人们更在乎每段经历存在的痕迹,前东家和新东家的PK,心底自有一番激烈斗争。无论回忆是否愉快,大家都想认真记住,所以愿记录,愿分享。今年春天,朋友米糕离开供职12年的单位。刚辞职时,她通过自己粉丝量不小的公号公布此事。但不同于那些情怀万丈的豪言,米糕叙述接地气,甚至自黑。“我依然硬着头皮去投简历,对于中年失业者来说,焦虑是必然情绪。尤其是在面试单位看到90后的HR,你才能真正体会什么叫做如坐针毡,你上大学他还在抹鼻涕的人,穿着职业装坐在你面前让你描述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长,目光灼灼,似乎要从你身上把握住反面教材的全部真理。”很快,米糕就不焦虑了,创业路顺风顺水。等她多年后回看这篇文字,某段旅程的得与失,何尝不是闪亮的宝石呢?

    还有一类脑子灵光的人,将“辞职发布会”搞得声势浩大,是打算顺势进行一场个人品牌营销,为谋求新饭碗提前铺路。勇敢对旧我“断舍离”当然夺人眼球,更是涨粉利器,一番辞职宣言即可赚来江湖美名,胜过一掷千金的广告营销文案。

    站在事业转折的节点,分享心得无可厚非,但有些雷区不能不避。首先,“辞职发布会”的情感宣泄应控制在合理限度,忍住针对前东家的私愤、苦水。 一位知名专栏作者离职时写过:“媒体人辞职成风,伴生了一种新的流行。告别必称凤凰涅……苦守寒窑忍辱负重,终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并不认可这一态度,觉得成熟的“分手”,当是“不吵不闹,不怨不愤,一别两宽,彼此祝福”。

    泄私愤而招骂名并不罕见:某公司员工已离职,却把“发布会”开到前东家的朋友圈留言里——确切说是“批斗会”。他天天去前同事朋友圈冷嘲热讽,或在自己的地盘指桑骂槐。前东家领导忍无可忍,发声谴责,一时圈内众人皆知。

    表达频率亦得克制。年轻一代“闪辞”已非罕事,就业理念更自由,合则聚,不合则散。但在用人单位与猎头眼里,“一年一换”的跳槽节奏太频繁,有“不靠谱”嫌疑。为避免造成不良印象,绝对不能高调。江湖虽大,圈子狭窄。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何时掉进职场黑名单。

    “远遁江湖的这段日子里,听了好多的故事,见了好多的人,喝了好多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在羡慕着更好的生活,焦虑自己拥有的不够多,担心会被飞奔的时代甩下。”这段话来自朋友的辞职感想。

    怀揣对更好生活的执念和不甘平庸的心气儿,人们开完一场场“辞职新闻发布会”。一言既出,别人和你都等着自己兑现承诺呢。明早起床,又是新的一天了,而希望和焦虑仍旧继续携手同行,步履不歇。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30日 11 版)

在朋友圈开“新闻发布会”只为宣布自己要辞职
小时候,我想做个发明家
朋友圈里的无不可言或缄口不言
被互联网“占卜”的爱情
史航:北京鼓楼西剧场的第一位房客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