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一大早,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文联、北方工业大学、各军区部队等单位的参观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排队等待,分批次进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军博”)展厅参观。
据悉,军博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已开展一周有余,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参观。此次展览以重要战役战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主体,设计了“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6部分内容,通过275张照片、252件文物和大量视频、图表、油画、雕塑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讲解员铿锵有力地介绍着毛泽东对长征意义的概括。
“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这些原本停留在教科书里的历史,如今以大型组雕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配以音效、灯光和解说,更显庄严凝重、大气恢宏,吸引着一批批观众驻足观看,合影留念。
“红军克服千难万险走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打下江山,才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81岁的孙兆祺说,长征的故事虽然之前在书上看过,但现场实物更震撼、更丰富,应该多花些时间慢慢参观。“今天是烈士纪念日,这个日子选得很有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国庆前缅怀先烈,不要忘记他们。”
展厅另一侧,一群年轻的学生围着一个破旧的茶缸展品议论纷纷。他们是中央财经大学大一新生。19岁的赵泽宇说:“通过参观,我对长征有了新的认识,就像这个领导用过的茶缸,底部都已经漏了,让我们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到领导与普通士兵、群众同甘共苦,平等一致。”
湘江一战,血染夕阳。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从此当地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说法。
过雪山时,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而牺牲,来不及掩埋的遗体冻僵后,成为一座座“雪雕”。展览现场,一座名为《最后一次党费》的雕塑,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率部翻越党岭山时,发现雪堆里有一只胳膊向上举着,手里紧握着党证,还夹着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这是烈士在请路过的战友,为他向组织代交最后一次党费。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件展品,每一组插画背后,都镌刻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猛烈撞击着观者的内心。挑着几十斤大铜锅的红3军某连炊事班,9名炊事员先后牺牲,全连其他官兵却没有因饥饿而减员;红军战士谢益在过草地时遇到饥寒交迫的母子三人,便将自己仅有的干粮送给他们,整日以野菜、草根果腹,最终饿死在草地上……很多烈士,我们甚至无法知晓其姓名,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值得在场每一个人致敬。
“各路红军出发时的总人数是20.6万人,沿途补充的兵力,据不完全统计共4.2万人,最后到达陕甘的只有5.7万人。牺牲的烈士人数无法具体统计,仅营以上干部就有422人。”在解说员的介绍下,一列现役军人有序步入展厅参观学习。旁边,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小男孩时不时“敬礼”。这名还没有展柜高的小观众今年只有6岁,他拉着妈妈一件一件地给他念展品介绍。他的妈妈说,虽然孩子现在还小,但也应该让他知道这段历史,爱国、爱家的意识很重要,应该从小培养,耳濡目染。
展厅的尽头摆放着不少留言簿。工作人员介绍,今天已经收走一部分了,这几本是刚摆上的,又写了大半。“勿忘红军长征,纪念先辈英灵。在天看四方,深化改革开放。筑梦,筑梦,中华民族振兴。”72岁的侯先生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即兴创作。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今天,是中国第三个烈士纪念日。缅怀先烈,向英魂致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