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的教育需要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当大家都以节约而不是铺张浪费为行为标准时,也会对个别人的浪费行为形成制约。
---------------------------------------------------------------------
中国农业大学曾有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脂肪,就高达1100万吨,这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华商报记者对西安古城的部分就餐场所进行调查走访,发现除一些学校食堂较能做到“光盘”外,其他不少就餐场所浪费粮食之严重,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华商报》10月16日)
确如媒体所报道的,大学食堂经过近几年的“光盘”行动,绝大多数教职工和学生都能主动做到“光盘”。笔者经常在大学食堂就餐,每次就餐都会查看剩饭情况,也感觉到大手大脚浪费粮食的情况已不多了。分析大学食堂的“光盘”行动效果,对治理其他就餐场所的粮食浪费有启示意义。
有的食堂浪费严重,与食堂的管理方式不无关系。比如,有的食堂用“一份”或“一碗”打米饭,由食客取一碗已经打好的米饭;有的则开放取米饭,由食客自己拿碗盛米饭。这都容易导致浪费。食量小的人吃不下一碗,食量大的人吃一碗不够,两碗又太多。食客自己打米饭,更不会有节约意识。
学校食堂在打米饭则不是给学生打“一份”“一碗”米饭,而由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饭量,购买一两、二两米饭,甚至可以半两。如果由学生自己取米饭,也分半碗、三分之二碗、满碗,有不同的价格。这就大大减少了因打饭“大手大脚”而导致的浪费。各种单位的食堂都可以改变打一整碗、一大盆的方式,做到更精细化的打饭。
大学食堂还有一个做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光盘”意识,即要求学生和教师吃完后把餐具送到回收处,不能把餐具放在餐桌上就走。在送回餐具时,如果剩下饭菜很多,学生和教师难免心中有所不安。
在餐馆,要食客把餐具送到回收处,这不现实。但是,餐馆照样可以改变服务方式,影响食客的消费习惯,减少浪费。比如,根据食客人数提醒点菜量,给每桌提供打包服务。节约粮食的教育需要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当大家都以节约而不是铺张浪费为行为标准时,也会对个别人的浪费行为形成制约。在大学食堂里,我多次发现,有人对剩饭菜十分不好意思,会尽量吃完,或者用自带餐盒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
大学食堂的“光盘”氛围已逐渐形成,但有的大学生在聚会、请客时还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认为这样才有面子。这说明,勤俭节约教育还需要持续深入,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个人的意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