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当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明星”进军营 掀起“慕课”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师荀 通讯员 李治 杨培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7日   11 版)

    “人们的精神财富是与物质财富的对数成正比的。”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朱健民在一节高等数学课上如此说。这门课,从2014年5月20日开课至今,累计选课人数已经超过40万人,分布于91个国家和地区。

    什么样的课堂能容纳如此超规模的人员学习?回答是:“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与传统课堂只有几十人或几百个学生固定时间、地点学习不同,一门MOOC课程学生动辄上万人,且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2011年秋,国际顶尖名校率先发起并积极探索实践MOOC。2013年,MOOC在中国兴起,国防科大校长杨学军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将提高军队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为官兵们全员全域全时学习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

    2013年5月,国防科大成立了由机关业务职能部门和教职工组成的MOOC工作团队,汇聚全校优质资源,仅用两个月,就建成国内最早上线的自主可控MOOC学习平台——“梦课”平台。

    像“演戏”一样讲课,像明星一样出名

    “台子”搭好了,“好戏”如何上演?

    MOOC的核心是要录制适合网络传播的课堂视频,这看似简单,却让习惯了传统授课方式的老师为难了。

    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波研究员总结:“想要录好MOOC课程,主讲人首先得是一名好老师,其次还要是一名好播音员、好演员、好编剧。”面对镜头,只有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才能游刃有余地讲课,同时其还要具备优秀的普通话功底、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有良好的镜头感等,凡此种种都要像写剧本那样精心设计。

    讲授《导弹总体设计导论》的刘新建副教授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诉苦”,最开始讲MOOC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愿意。“你知道在演播室怎么讲课吗?就是一个人自娱自乐,没有学生,没有黑板,你站在那动也不能动,因为摄像头是‘死的’,你一动就拍不着了。”他说,刚开始觉得这样没法讲课,后来在演播室琢磨了好几天才慢慢找到感觉。没想到,这一讲就讲“上瘾”了。

    原来,刘新建副教授常年给研究生上课,每年选修他课程的人不超过30个,现在MOOC教学通过互联网传播,有关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国防工业部门的研发人员等,都能上他的课,仅今年就有1500人注册学习。他还为MOOC课程撰写了配套教材,还没出版,书稿就被中南大学和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免费”要走了,用作本科生的教材使用。“有那么多人学习你的课,是你的荣誉,是在为国防和军队作贡献。”刘新建颇为自豪地说。

    创造了惊人选课人数的《高等数学》主讲人朱健民教授,去年被评为“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但就是这样一位有着“金刚钻”的老教师,刚进演播室也会紧张。他对记者说:“面对冰冷的镜头,怎么才能热情起来?这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我的经验是不要从第一讲开始录。”朱教授说,自己的课有100讲,他是从第7讲开始录的,等状态出来了再录前面几讲。这样,就能给学员留下一个较好的印象。

    就这样,老师们不断设计“剧本”,提升“演技”,将眼前的几个机位,当作成百上千的学生,与“他们”互动、交流,进行“无实物表演”。表情太僵硬,重录!眼神不到位,重录!肢体不协调,重录!例子不生动,重录……一课时的内容,常常要花费十倍的时间去准备和录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MOOC课程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有的老师在全军“爆红”,到基层部队调研时像“明星”一样被战士们围着问好;有的老师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大批“忠粉”,收到“一沓沓”的感谢信。

    目前,“梦课”平台已上线170余门MOOC课程,支持全军14家院校和部队训练机构在平台上开课,课程涵盖国防科技、军事装备、作战运用等主要方向。

    “多线”互动,解决部队实际问题

    2014年5月8日,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首批共5门“985工程”高校上线课程中,国防科大入选课程就有4门。迄今为止,该校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课程已达到10门,吸引了军地共计120余万人注册学习。

    不过,远程教育在日益普及的同时,也因教师学生沟通不畅、学习互动成本高等问题饱受诟病。那么,“梦课”平台是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的呢?

    在国防科大信息中心,一幅幅柱状、饼状和曲线图展示在记者面前。“这些数据,来自全军学员们每次点击鼠标的动作。”中心负责人介绍,“梦课”平台配置了庞大的数据库,自动记录学员的操作习惯,如观看时长、重复观看节点、错题率等,并生成可视化图表,供老师和学员进行学习行为分析、课程数据分析及教学数据分析。此外,平台还设置了问题研讨、远程辅导等功能模块,方便学员和专家教授交流沟通。

    西部战区某通信团工程师武毅是“梦课”平台排行榜上的“学习达人”,从2014年9月开始坚持学习至今。今年3月,他所在驻地的一处变压器发生自燃爆炸,爆炸瞬间出现极高电压,致使该团部分通信设备和办公设备损坏。武毅等人虽然在规定时限内启动了备用电源,未造成更大的通信阻断事故。但是,有些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造成设备损坏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发生?为寻找答案,武毅想到了“梦课”平台,他在《营区电设备》课程的讨论区里写下具体情况,向主讲教授袁韬请教。很快,袁韬和易斌两位教授都及时作出回复,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指导武毅完成后续工作。“以前不知道上哪儿找专家,现在知道了。那一刻,我感到‘梦课’平台是通装设备维修的守护神,真是太有用了!”武毅说。

    MOOC教学的最大目的,是为基层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作贡献。在国防科大教授付强看来,MOOC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案例,还能促进教学改革。

    一次,某导弹旅参谋在“梦课”平台上向付强教授提问,某型光学制导炸弹打一发效果良好,但多发连续打击时,效果变差,原因不明。

    为解答这个难题,付强教授专程赶往该旅调研,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还提出了相应的战法建议,使该型制导炸弹有了很好的打击效果。如此,既解决了部队难题,也为教学科研积累了重要的实战化案例,可谓“一石二鸟”。

    不仅如此,学员之间的在线讨论也非常频繁。有时,老师还未回答提问,学员们就通过相互探讨,得出了质量很高的结论。有一天,中部战区某技术员提出了有关通过ORACLE数据库构建战场地理信息系统的问题,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学员黄恺杰恰巧对此比较熟悉,两人就在讨论平台聊了起来,共同探讨并解决了问题。“通过MOOC,我经常和部队官兵打交道,了解了很多部队实际工作案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黄恺杰说。

    如今,国防科大“梦课”平台上,大到信息化技术难题,小到连队设计黑板报,MOOC课程越来越“接地气”,面向基层官兵,军校本科生、研究生,乃至部队高级技术人员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了优势资源共享,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教育平台支撑,助力强大的在线学习网覆盖全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师荀 通讯员 李治 杨培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7日 11 版)

“明星”进军营 掀起“慕课”风
航母编队开向叙利亚 俄海军迈出复兴重要一步
我们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战争
海军首批“双学籍”飞行学员开始外场飞行训练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