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坚持项目导向引领专业建设与改革,以“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为契机,按照“主干辐射、以点带面,需求导向、持续改进”的工作方针,通过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融合创新、强化质量保障控制,升级打造品牌专业2.0,形成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优质高职院校。
------------------------------------------------------------
实施“1+5”工程 打造品牌专业2.0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理清学校现有专业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各专业的优势与劣势、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与服务水平后,确定了“主干辐射、以点带面,需求导向、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工作方针,以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为契机,构建了省、院二级品牌专业建设机制,推出了“1+5”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即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和5个院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化学制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以发挥品牌专业的集成集群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优化、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专业的目的。
坚持需求导向 突出项目引领
为解决专业建设中生源多样化及学生发展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按高考文、理科分类和专业大类招生,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志愿和规定办法自主选报专业制、弹性学制、选课制、学分绩点制、重修制、实验室开放制、主辅修制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划进行自主选择,为专业建设更好地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培育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人才要求,学校针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实施了“精英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以技能竞赛、创业创新等项目为载体,通过构建“3+N”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实施五大工程,建立管理机制,夯实保障措施等举措,完成了6个班120人的首批精英人才培养工作。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上,由精英班学生组成的代表队与“985”、“211”本科院校学生同台竞技,最终荣获大赛一等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摘得桂冠。通过精英人才培养,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化。
为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服务,学校启动了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目标的“校企协同育人”工程,大力推进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在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实践条件,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不同专业特点的多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电子商务专业“园校互动,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一地多点、四段融合、产学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徐工模式”等,有效地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为江苏省各个行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化。
强化质量意识 保障育人质量
学校始终将质量意识培育贯穿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制订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强化过程控制”的质量方针,以学生增值及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专业建设标准、专业诊断方法、专业建设改进等方面,参照本科专业诊断方法与理念,形成了以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设施建设、支持条件、毕业要求、持续改进为主要内容的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把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