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理想的出租房不光是睡一觉的地方

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8日   02 版)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向往诗意地栖居。海子的诗句,契合了中国人的居住梦想。只是,“有一所房子”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奢侈的想象,更多时候,这首诗出现在开发商的广告词中。现实是,许多年轻人租一间房子,面朝熙熙攘攘的大街,车流彻夜不息,阳光难以照到。

    我在北京搬过三次家,前两次的搬家目标都是出租房。这样的租房经历不算丰富,却足以让我体会租房的酸甜苦辣。

    第一间出租房在北五环外的天通苑,据说它曾是亚洲最大社区。人很多,好在若干年前通了地铁,但是地铁站也更直观地展示了人究竟能多到什么程度。我租的房子由中介包下后重新装修,本来是一套三居室,却被隔出4个房间。我的房间是主卧,面朝正南,阳光充足,自带独立卫浴,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几乎是有限收入下的最好条件了。

    但是,它毕竟太远了。在天通苑的大半年时间里,每天一早,钻进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车厢,自己和周遭乘客一样,出站时已经精疲力尽。地铁站里穿行的人们面无表情,步履匆匆,像是电影《釜山行》里的行尸走肉。其实,为了生活和理想,大家谁不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爬行呢?

    第二间出租房是在北二环外,护城河边,可以望见雍和宫的红墙绿瓦。离单位近了,骑车只要十来分钟,这让我远离地铁,不需要频频给公交卡充值。房子一室一厅,租金高了八成,环境还没有天通苑新装修的房子好。难以忍受的是:离二环路太近,窗户隔音效果很差,彻夜轰鸣的发动机声,让人难以入眠。我不得不把床搬到客厅。但是,阳光不能照进来,屋子里始终弥漫着一股发霉的气味。

    上大学时告别家乡,负笈到“北上广深”求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下来的年轻人,堪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人。每年这几座大城市新增的租户,有很高比例就是由我们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构成的。我想说的理想的出租房,针对的就是刚毕业不久,收入虽然有限,但也堪称体面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轻人。我们这样的租房者不至于沦为蚁族,陷入北漂残酷模式,但是租不起作家冯唐所设想的四合院。

    首先,理想的出租房要交通便捷。工作单位在骑行或步行范围内自然最好,如果无法达到,那么离地铁站的步行时间至多在10分钟内。这样的条件很多年轻人都没能享受到,地铁倒公交车的有之,住处附近根本没有地铁站的有之。所以,城市理应规划合理,将住宅区与商务区紧密结合,创造便捷的通勤条件,不然,跟大山里的孩子走两小时山路上学有啥区别?

    第二,理想的出租房要有宜居的环境。这环境,不是说非要“苔痕上阶绿”“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而是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居住模式。比如,装修不必奢华,但是不破旧,通风和采光满足基本要求。我见过许多设计失败的房子,要么白日漆黑无光,要么空气不流通。环境要求不光涉及健康,也关系到能否在工作压力下保持好心情。现在城市里的绝大多数房子,并不是为租房所设计的,很多出租单间没有宜居的环境。

    第三,理想的出租房要有融洽的社区氛围。我曾住过的合租房,同套房子里有租客每每凌晨归来,直让人怀疑她是做什么工作的。最好整个社区都能年轻化,有配套的健身房、游泳馆,也有价格合理、安全可靠的餐馆,还要有在周末午后让人静静读书的图书馆、咖啡厅,以及能帮人代收快递的物业。显然,分散式的租住模式不能满足这种理想,城市里应该建设一些聚集年轻租客的青年社区,让房客对社区没有疏离感。

    每个人对租房都会有特殊的个人要求。有人希望附近有影院、书店、剧场;也有人希望附近有大超市,买菜方便,最好还有创意市集;有人毕业后葆有校园情结,那么离大学近的出租房是个不错的选择;有的职业须经常出差,所以离机场近,或者在交通枢纽附近,才是理想的住处。租房的要求是如此复杂,但实现的前提是租房者能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没有选择,恐怕称不上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最理想的出租房,简单说来,就是让人住进去之后,不想搬家,也不必担心被迫搬家。租那样的房子不是暂居和蜗居,不光是在晚上睡一觉,而是很自然地在那里过日子。在这种条件下,租房不再是无奈的选择,而是主动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

王钟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28日 02 版)

理想的出租房不光是睡一觉的地方
骨感的现实阻挡了诗意的租房
不用担心突然被房东赶走
租房是许多年轻人最务实的选择
像“老友记”一样合租只能看“人品”
买房成了当前资产保值升值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