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立足轨道交通产业 争创优质高职院校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双一流”创建探索与实践

廖镇卿 徐亚卿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31日   06 版)

    学院正门

    学院教师与肯尼亚当地培训学员

    共建全国高职院校首条轨道交通试验线、国家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暨教育信息化创新运用成果、中南地区首家的微软“两中心一学院”合作项目、科技部认证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建设、共建东南亚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心……金秋十月,12个品牌项目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逐一亮相,令社会各界瞩目。

    今年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建校60周年,学院因铁路而生、伴铁路而长、随铁路而兴,以轨道交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鲜明特色,是国内轨道交通专业设置最完整的高职院校之一,覆盖铁路“车、机、工、电、辆、供”六大行车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岗位,形成了具有广泛行业影响的专业积淀、人才积累和产教融合资源。

    新的机遇,新的使命!恰逢湖南省教育厅9月发布《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20年争取5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行列,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怀揣着激昂的斗志和务实的精神,踏上了创建“双一流”的高速列车。

    特色立校矢志不渝

    湖南铁路科技职院(简称,下同)成立于1956年,前身是原铁道部创建的株洲铁路机械学校,1958年更名为株洲铁道学院,举办本科教育;2005年起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60年来,湖南铁路科技职院以培养高品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按照铁路运输专业组群、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组群和智能制造专业组群做精做强特色专业,为轨道交通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技术技能人才7万多人,毕业生遍布包括香港在内的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地铁线上。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湖南省轨道交通产业以株洲市为核心,产业产值达1003.7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过千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需求。据统计,湖南未来10年对轨道交通人才需求规模将达26.6万人,其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达16万人以上。

    “职业院校要发展,必须要对接行业来办学,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坚持。下一步,我们将主动适应新常态,融入地区优势产业,对接国家和湖南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办学,争取进入国家优质高职学院行列。”学院党委书记刘剑飞说。

    产教融合推陈出新

    按照深度对接铁路运输“车、机、工、电、辆、供”六大系统,城市轨道地面交通、地下交通、空中交通和磁悬浮交通,湖南战略新兴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先进制造构建的特色专业体系,在产教融合中不断发展。

    学院牵头组建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集团成员由南方各大铁路局、全国18家城市地铁公司、国内知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铁路综合实训站场、广铁集团员工训考基地、中车电气轨道交通试验线、高铁安全保障工程中心……一个个产教融合的成果在湖南铁路科技职院落地。

    谈及未来发展,刘剑飞信心百倍:“我们将充分利用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平台,重点打造以铁道机车与车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和铁道通信与信号为核心3个卓越专业群,使之成为南方轨道交通运输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人才支撑的战略高地,为国内同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广纳贤才壮大师资

    设置“院士工作室”,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荣军担任专业群负责人和首席专家;聘请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机车车辆设计专家黄志辉等一批专家,组建“大师工作室”;聘请著名铁路机车车辆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李芾教授等一批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在广铁集团内选聘蒋继军、吴志勇等技艺精湛、品德高尚的能工巧匠组建“首席技师工作室”。

    院长万友根求贤若渴:“要想把学校办好,就必须有好教师,既要培养校内优秀教师,也要引进行业领军人才。”

    落实学院“产教对接”计划和“百名教师企业实践”等“三百工程”,采用“青蓝对接”、“校企结对”等传、帮、带措施,重点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依托牵引动力与机电技术协同发展中心,吸纳教师进入相关工作室,开展技术协同创新,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选送出国培训和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扩大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教师的国际化能力。学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给学院的教学科研升级提供了坚强后盾。

    多元培养提升质量

    对于今年九月进入湖南铁路科技职院的2016级新生来说,入学即就业已经成为现实。学院推进铁道车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专业与广铁集团、南昌铁路局、武汉铁路局和长沙地铁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等,培养出的学生符合企业要求,毕业后即可上岗,实现三赢。

    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卓越动车组机械师”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则是升级版,合作方广州动车段等企业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组建订单班,对接动车组机械师岗位职业标准,按照准员工的要求培养,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并开展小班教学,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我们试点培养的学生每年近百人,很受企业的青睐。”专业带头人范刚介绍。

    学院还把练兵的眼光放在了铁路行业的“春暑两运”上,在铁道交通运输管理、高速铁路动车乘务和铁路物流管理等专业实行“春暑两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铁路企业的春运、暑运和黄金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运输生产、素质教育对接铁路文化”,实行工学交替,“经历过春暑两运洗礼的学生,才是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好员工。”

    “条条大路通罗马。”学院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关系逐步深化,“订单”培养率达70%以上。学院成为轨道交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输送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的首选基地。

    国际办学一马当先

    8月8日,任建新等12名湖南铁路科技职院的老师,从肯尼亚启程回国。距离他们被派往肯尼亚培训当地员工,已过去了4个多月。这也是我国铁路职业院校承担海外培训时间最长、受训人数最多、职业特色最鲜明的培训项目,被称为“中国铁路职业培训海外第一单”。

    这12名优秀老师分为三组,他们培训的工种有3种:铁道机车司机、铁道通信信号、铁道运输,3个班组同时授课。此外,他们还有一项任务——建设铁道交通高技能人才东非(肯尼亚)培训基地。“培训非常成功,这也大大增强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

    万友根说:“中国铁路走出去了,高铁技术也走出去了,接下来是更多的铁路人才走出去。”

    也是在8月,“第九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市举行,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成为首批“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成员单位。

    很快,这个平台便送给学校一份“大礼”。9月5日,经马来西亚国家铁路公司、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多次互访、洽谈敲定,马来西亚首批轨道交通师资培训项目在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开班。

    学员Mohd Firdaus Bin Hassan很兴奋:“尽全力学习,回国后与更多同事分享,提升马来西亚铁路发展水平。”

    “国际化办学,学院也在不断储备教师人才,肯尼亚之行,他们积累了丰富经验。”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史化光说。

    史化光介绍,从2014年开始,学院就开始探索国际化办学,合作模式也在不断丰富。

    有“校内研修”:2015年9月,来自缅甸、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古巴、巴基斯坦等10国的26名交通官员,来学院实地考察,研讨各自国家铁路规划建设与管理情况。

    有“援外代表团”:肯尼亚培训项目即属于此。

    还有一种“来校学习”:此次马来西亚学员来学院学习3个月,就是这种模式。 

    告别来而不往,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有了“输出”的底气。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经济与世界融合将进一步加深,学院“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智慧校园踊立潮头

    自助报到、自助充值、自助办卡、自助查询打印成绩,刷卡进宿舍、刷卡进教室……新学期开学,同学们发现他们的生活在改变。

    坚持“学生中心、服务为本”的基本理念,以促进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的工作方法,把握课程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全领域、管理服务全方位的关键环节,紧随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作用,借智借力,与铁路行业、IT企业共同建设,通过方便快捷的智慧校园环境建设、全过程渗透的数字化教学建设、提升治理水平的信息平台建设,作为教育部首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建设单位,一个“教学过程全渗透、素质教育全覆盖、服务师生更精准、学习生活更便捷、决策支持有成效”的智慧校园正朝着每一个师生快步走来。

    在60年的办学实践中,植根于铁路行业文化的“火车头精神”已成为学院文化之魂。秉承“高(高素质、高技能、高适应性)、精(精益求精)、特(特长与个性)”校训,按照“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发展战略,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正在为建设“行业排头兵、湖南双一流、国家优质校、国际有影响”的优质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廖镇卿 徐亚卿)

廖镇卿 徐亚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10月31日 06 版

明月照在四峨吉村
“来老师,亚克西!”
这里的书屋会唱歌
《彝海结盟》播出
立足轨道交通产业 争创优质高职院校